城隍廟,城隍神最早見於周代的《禮記》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城隍”二字,始見於《易經》泰卦的上六爻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其中“城”指城牆,“隍”指城壕(護城河。城隍一詞連用泛指城池,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於民則祀之,能御災捍患則祀之”(《五禮通考》)。城牆、城壕在防衛敵人、猛獸攻擊,保護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於是水墉神便升格為城隍神,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
陽平郡的城隍廟本來坐落於狼首山上,因黃巾軍作亂,早已經廢棄,如今城隍廟中早就不見了神衹,變成了眾山賊的聚義大廳,而城隍廟的外圍方圓三里用木頭和石塊築起了高高的寨牆,寨牆內坐落著一棟棟的供山賊們居住的用木頭石塊建築的小屋,凌亂中,還有這那麼一點規律。
當眾山賊簇擁著少年踏進寨門的時候,一對老夫婦迎面跑來,看見了秦壽,急忙一把將秦壽抱住哭道:“兒啊,聽說你被人抓了,可擔心死我們了。”
秦壽拉住二老的手,輕輕的從自己身上扯下道:“爹,娘,孩兒沒事,是這位小爺恩放了孩兒。”
老夫婦這才看到少年,趕忙對少年下跪,口中呼道:“多謝小恩人。”
昆凌也向山寨中的眾人介紹道:“這位小恩公是我們全寨的大恩人,大家過來見禮。”
“拜見小恩公。”“呼啦”,又跪倒了一片,少年被著一幕鬧的有些手足無措,急忙上前,將大家扶起道:“眾位,快快起來,快快起來,你們這樣可折煞我了。”
將眾人扶起後,昆凌朝著聚義廳一揚手,道:“小恩公里面請。”眾人也跟著喊道:“小恩公里面請。”
搞得少年一陣的不好意思,撓了撓後腦勺,對眾人一抱拳,道:“大家不要這樣叫了,我乃河內汲縣人士,姓張名士楨。”原來這少年正是離家出門歷練的虎子,他一路風餐露宿從河內境內不覺已經來到陽平郡,豈料還沒進城,卻遇見了這夥山賊。
聚義廳內,虎子聽過了大家的敘述,確信這夥所謂的山賊其實是被官府的徭役賦稅所迫的村民,因為昆與秦壽為首的幾人與收取賦稅的衙役發生衝突,從而傷了三名衙役的性命,唯恐禍及全村,便帶著全村的老小,上了這狼首山落草為寇,幾年來,又收留了不少周圍的流民,如今山上已經不下兩百餘人,他們在山寨外開墾荒地,養雞養豬,自給自足倒也落得自在,可就在前些時,官府卻派來一隻軍隊前來征討,不僅在抗擊官兵的過程中死了了十幾人,而且還傷了數十人,甚至還把山寨外的莊稼糟蹋的一塌糊塗,寨民們斷了賴以生計的口糧,這才下山打劫過往的行人客商,以養活這一寨子的男女老少。
就在虎子路遇他們的前一天,他們還搶劫了一名縣尉的,在縣尉的行囊中搜出了不少的金銀財貨,還有他與上官往來的賄賂的賬冊,這些人本就受官府欺壓,又因前幾日官兵攻打損傷了十幾條人命,氣不過,便一刀結果了縣尉,而那些僕從婦孺他們也未加傷害,只是任由那些人逃離而去。
只因祝老六踩盤子說有個小雛,人高馬大的,看起來定是富家公子,應該頗有財貨的樣子,幾人這才有了下山搶劫虎子的那一幕,不想卻踢到了鐵板,被虎子打散。
秦壽為了遮掩自己的慚愧之色,和眾人唾沫橫飛吹噓道:“你們可是不知道,張恩公的武藝天下絕倫,手中一對大錘千斤之中,一錘就把俺的鋼叉崩飛了幾十丈高啊,依俺看啊,就是那劉皇叔手下的猛將燕人張飛碰見咱們張恩公也走不過三合。”
祝老六也在旁邊眉飛色舞的一通描繪,不想突然被秦壽一記爆栗子敲在腦殼上,直敲的祝老六眼前一陣發黑,只聽秦壽罵道:“祝老六,就屬你最不是東西,要不是你俺怎麼會被張恩公的神馬痛踹一頓,那也就罷了,事後你這廝居然見死不救,就這般跑了。”
祝老六委屈道:“秦二哥,你這是哪裡話啊,要不是俺你們怎麼會結識張恩公啊,再說了,要不是安跑得快回來找來昆大哥,你早就被張恩公的大錘壓成肉醬了。”
秦壽咂了咂嘴,訥訥的道:“你貌似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啊,不管咋地,反正你這小子就是沒義氣。”眾人被二人的活寶逗的一陣鬨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