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糧草是對的,但是要先爺的大軍在城外圍困,那怎麼成?
等過些天,到時各地勤王的大軍一到,來個裡外夾擊,先爺可不上這樣的當。
先爺考慮到喜爺也就那點本事,軍事上他還愣得很,不是他有意要害先爺。
所以先爺依舊對喜爺是相當地倚重。
畢竟到了北都,許多地方還需要熟悉的他指點一二。
先爺的大軍在經過朝廷的糧草庫的時候,卻吃驚地發現,這裡守衛計程車兵是一個也沒有,庫房裡空空,只在角落裡有一堆爛了的一百多石穀子。
先爺就納悶了,這北都的行動咋比自己還快?
要知道先爺可是騎兵。
在他看來,北都要派出民夫來運糧,那怎麼著也得個把月。
怎麼幾天之內就沒有了呢?
抓了幾個老百姓一問,方知就近駐紮的軍隊,每個士兵在向北都城進發的時候,他們得到的命令就是,城裡沒有他們的口糧,他們必須自己帶口糧進城,這是於大人下的死命令。
於大人可是兵部尚書,他首先對這支大軍,下達的命令是必須搶在先爺的大軍到來之前,進入北都城。
另外,糧食還要他們自己備。
將士自己備量?那帳怎麼算?
於大人明確表示,該怎麼算就怎麼算!
僱傭民工要銀子,那麼士兵們把糧食運往北都,也同樣要付給士兵們銀子。
這可是一筆買賣,還能養活自己。
於是在外的三萬大軍,就決定自己帶一部分糧食,然後僱傭當地老百姓,拿出一半的運糧費用付給老百姓,讓他們把糧食也往北都城運。
老百姓可高興了,上面出這麼大的價錢,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雖然說現在是打仗,自己有沒有命花這銀子,不過要是活著了,以後不是還得吃飯麼?!
要知道,在太平年代,老百姓運糧,拿到手的運費,那是少之又少。
上面撥給的運費都哪裡去了?被層層官員給盤剝了。
如今為了鼓動老百姓運糧,他們願意拿出一半的運費,就使得老百姓歡欣鼓舞,男男女女都出來把糧食往城裡運掙銀子。
而剩下的一半運費哪裡去了?被軍中當官的貪汙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犒賞了大軍了。
這就解決了糧倉的運糧問題。
等到先爺的大軍到來後,那糧倉不空才怪。
先爺聽了幾個老百姓這麼描述,非常生氣,沒想到這個於大人還挺有詭計的。
先爺主力這回聰明瞭,先爺要求大軍,有三個城門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