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那麼容易嗎?要徵用多少民工?要花費多少財力與精力?
就在基兒著急上火的時候,基兒的謀士,給基兒上了一條計策,這條計策,跟馬丫的計策不謀而合。
這個謀士建議基兒,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妨對大高下手,依照大高那樣的身體,反正大高也活不了多久,早走晚走那都是走,免得大高成為基兒施展才華的絆腳石!
他給出的理由是重量級的,現在基兒的難處,不光阻止不了大高遷都,另外,遠在山東的二高,真的不能再讓他羽翼豐滿。
要知道,二高現在在北都放了許多的眼線。
二高的兩個兒子,就在北都那裡。
北都的朝廷裡,可是有二高的人的!
大高對二高遲遲不動手,謀士擔心,怕出現當年福康帝的情況。
那麼作為謀士還有什麼說服基兒的理由呢,那就是大高上臺後,貶了一些福康帝時期的高官,而這些人,心裡對大高肯定心懷不滿,如果這個時候二高去聯絡這些官員,許他們事成後,給他們高官做,他們會不會站在二高這一邊呢。
要是真的到的那時候,北都就緊張了,北都有二高的人,到時候二高真的舉兵造反,裡應外合,他們要是挾持大高,這就是要號令天下,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了······
基兒有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呢?有!
這個時候的基兒,他社會經驗還不是很足,他也就三十歲。
三十歲的基兒怎麼能與二高這樣的人比經驗呢?二高那可是伴隨福康帝好多年的。他離開朝廷也才七八年。
可要讓基兒下決心對他的爹下手,他是肯定猶豫的。
但事情又迫在眉睫,怎麼辦?
帶著這樣的糾結,基兒再次找到馬丫,與馬丫商議。
馬丫該表演的還是要表演,她要完美地詮釋一個丫鬟的害怕。
在基兒一再表示對外人決口不提的情況下,馬丫才說起了歷史上諸多兵變的事,比如李淵,比如李世民,比如趙匡胤,比如······嗯,福康帝。
馬丫給出的主意就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哪個朝代的霸主不是心狠手辣?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從李世民到趙匡胤,太祖皇上能穩固朝野上下,他殺了多少人?!
馬丫說基兒千萬不能做李煜······
馬丫言下之意是,基兒比以上列舉的人都有才學,基兒是文武雙全啦,他可不能被所謂的仁給害了!
馬丫說只有皇權到手了,到時候基兒想做什麼的好事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基兒被馬丫說的一愣一愣的,基兒對於馬丫的評價那就是,馬丫真的很像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