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太太的本意是好的,她跟大奶奶說這話,是要大奶奶去跟三太太服個軟,以後等蓮兒嫁過去,站穩了腳跟,吹吹耳邊風,那孫正自然不愁官做不上來。
如今的大奶奶心裡落寞,跟三太太鬥,結果倒黴的是自己,自己跟前的老人沒幾個,如今都配了些新人。
本來是跟大太太一夥的,大太太又因為大奶奶私下裡挖孫府的牆腳。
那大爺跟三太太可是孫府的柱子啊,這兩個倒了,那孫府能有好?
大爺可是孫家的頭郎大子,老爺讓兒孫都去服兵役,唯一把大爺給留在家裡,目的就是為了大爺把孫府這門面撐起來。
大爺是老大麼,自然有一定的威信,外人也不敢小瞧了。
說三太太是柱子,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爺在世時,是福康帝最喜歡的一員猛將,三爺沒了,福康帝一直還惦記著他的孩子。
戎兒蓮兒搬來南都不久,福康帝就召見了他們,要蓮兒進宮學規矩,要戎兒好好練武,將來報效朝廷!
福康帝釋放這樣的訊號,孫府別的主子都高興不已,而大奶奶卻因為個人私利縱容下面人傳播大爺跟三太太的醜事,想把他們絆倒,三太太倒下了那戎兒蓮兒怎麼辦?三太太要是想不開直接吊死,那戎兒蓮兒豈不前途盡毀?戎兒蓮兒前途毀了,孫府損失多大?!
大太太直接罵大奶奶是豬腦子。
對於大爺在外面的那些苟且之事,大太太真的會不知道?
其實大太太心裡清楚的很,大爺只要不把家給敗了,知道掙錢往家裡拿,這就行了。大太太對大爺要求不高,要求高她也管不住大爺,大爺出外做生意,她總不能步步跟著吧?!
指望大爺在外面掙了大錢,見到別的女人不動心?大爺又不是聖人,這個道理大太太是懂的!大太太只要自己行的端走的正,不管大爺怎麼胡來,她都可以藐視群雄,她一覽眾山小,大爺納再多的妾,那都必須受她管理!
所以大太太對於大奶奶不經自己同意就肆意縱容下面人亂說亂講,大太太是非常反感!
上回大奶奶利用大太太的丫鬟春來給花姐下套,大太太就吃了虧,被大爺罵了個狗血噴頭,這回大奶奶竟然動到了大爺的頭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太太必須回擊,她直接把大奶奶身邊傳播大爺跟三太太的醜事的人給懲辦了。
接著花姐查辦下來,大太太還給花姐撐腰,說自己這邊如果有躲懶的決不輕饒,必須辦!
啥叫躲懶?
在孫府,躲懶的媳婦,女人麼,就是兩個在那裡光說話不幹活。人們只知道不幹活叫躲懶,那總該找個藉口躲懶吧,不能杵在那裡不幹活吧?!
那怎麼辦呢?兩個人在說話,管事的看到了也不好說什麼。難道話都不讓人說了?!
這一說話就容易搬弄是非,這回總該明白老太太要花姐嚴查躲懶的人是什麼意思吧?
說白了就是嚴查搬弄是非的人!
大奶奶心裡本來就不好受,心裡涼涼的,這回大太太大兒子孫豹升了官,大奶奶心裡更是涼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