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星洲提前給她打過預防針,他打算攻、守兩不誤,他負責攻,她則負責守。
可守,要怎麼個守法呢?
光是研究怎麼整出一個高效出結果又牢固的營地,鄭曲尺幾乎絞盡腦汁想了一晚上,她從腦子裡翻閱古今外,其中《六韜·臨境篇三十六》曾強調過“深溝增壘而無出”的軍事思想,她便朝這方面去靠攏思索對策。
首先得營壘吧,營壘可以在士兵出擊時保護軍隊的財產、物資,為戰事不利後撤計程車兵提供支點,同時為士兵營造安全感,保障士氣……巴拉巴拉一堆,這都書上說的,總之……她提其重點,堅固的營地還需要壁壘、塔樓、溝壑等更為牢固的工事。
但時間有限,其它人一天頂多搞個外圍防事,但這怎麼行,萬一明天五軍紛紛來襲,那鄴軍的試兵演練豈不一日就歇菜了?
她丟得起這個人,整個鄴國能丟得起這個人?
既然依湖紮營寨,那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為是半永久性存在,所以不需要太牢固的塔樓跟設配,只需要先將重點跟時間注重在壁壘上。
她更不必做那種四面環抄包圍,因為天然湖泊存在的緣故,她直接背靠湖泊,只需要在前面修一個半弧形,這在修建壁壘處可以節省了不少時間跟精力。
而他們選擇的地方離森林不近,伐木搬運太耗費時間,於是她吩咐二千士兵分別去挖泥、尋找砂石與尋找蘆葦、枯草、紅柳皮,她打算將這些材料都混制在一塊兒,夯土築擋牆。
這次她早有準備,特地帶來了尋人定製的四圍板箱,就是那種兩塊長的加兩塊短的四塊板子釘在一起,內裡中空,只要將泥土倒入,再用力錘實,最後拆掉組裝的板子,就可以留下一堵闆闆正正的矮牆了。
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土牆省時省力,雖說這樣做出來的防壘還需要日照充裕,短期間不夠結實長久,容易風化倒塌,但不要緊,圖的就是一個短暫使用。
然後她又派了一千人去挖溝,怎麼挖呢?
之前她還在考慮這事,但現在她腦子靈感滿滿,他們家的營地是根據白鷺湖那種弧形所制,她要求挖溝也照這樣挖。
一個圓弧形的深溝,兩邊的盡頭都連著湖,但並沒有挖斷,而是留下了一米左右,打算等敵襲時再放水入溝。
不提前放水,是因為擔心對方提前做好準備,等他們掉溝裡了再放水,他們就沒辦法了。
然後就是哨崗必須有的塔樓,人在高處才能夠更好的監測四周圍的動靜,所以她又派了二百人去伐木,只需要五十根,四人一組,一次性搬抬回來,不必來回返程浪費時間。
她以壘石扎高臺的方式迅速完成了七座塔樓的搭建。
正所謂人要往高處爬,想站得穩,就必須先得地基牢,她找來相對平整的石塊用湖中淤泥為粘稠劑當地基,一層一層壘高,再用粗木構架出一個三角形,以麻繩纏綁,一座座三凌椎形的塔樓由此建成。
人若想站上去,只需用剩下的木頭做一個簡易爬梯,就能夠順利爬登上去。
說實話,這些個塔樓,除了能夠站得穩,登高眺望之外,在美觀性、舒適性上卻大大削弱,但時間有限,這都是為了達成營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目的。
由於人手充足,這種基礎性的設施用不著一天的時間基本上就能夠順利完成,但於鄭曲尺而言,這還不夠,她還得做些其它的準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