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流放後開始發家致富> 第一百五十三章 想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三章 想了 (3 / 5)

考慮到王府裡安全的問題,隔壁府邸還是沒和王府打通,但內部格局完全被拆毀重建,現在還在重建中,不過大致格局還是看得出來。

一間一間的藏書室圍繞著中間的大花園,前廳空曠,掛著文學大家的字畫,擺放了許多大桌案和矮凳,是公共閱讀區。

這得感謝之前拼命送禮的貪官,什麼寶貝都送,王府庫房裡堆著很多用不上的名畫字帖,現在終於可以擺出來了。

邊塞過於寒冷,不適合竹子生長,葉絕律花了點心思找來了耐寒的剛竹和紫竹,加上週圍種的松柏和驅蚊蟲的樹。

環境清幽,比其他茅草書屋高大上許多。

但明嵐鶯要的不是高大上,而是面對普通書生和老百姓都可以進來的借書讀書的地方。

只有邊塞讀書人多了,才能拉起周圍地區的人均發展。

但前提是人人都能吃飽,才能去滿足其他的精神需求。

邊塞這幾年還是有很多窮苦人家吃不上飯,窮的賣孩子。

明嵐鶯帶頭施壓,軟硬兼施,讓富商們每隔一段時間開粥棚救濟百姓,開設臨時救災工程部,讓困難的人家能出力幫忙,一起搭建被雪壓塌的房屋建築,賺工分換取生活用品。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麼做杜絕很多想白吃白喝的無賴,其餘人起碼能挺過這個冬天。

明嵐鶯問過明浪濤,邊塞不是什麼好地方,在貪官沒來之前,人人都不至於餓肚子。

貪官來了之後,底層的百姓基本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頓飽一頓飢。

貪官被制裁之後,底層百姓的生活才逐漸迴歸平常,起碼不會餓死,但也有人家破人亡,很難迴歸從前,失去了所有隻能在街邊流浪乞討。

但這些已經是最好的現象了。

明浪濤還感慨,“如果我們英明神武的先帝和先祖皇帝沒有以江山百姓為重,沒有重視糧食農業的發展,現在的邊塞絕對不會是這樣和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個國家能存活這麼久,也是每一代皇帝都注重農業的發展,注重糧食,以百姓吃飽穿暖為首要任務。

農業發展穩定,家家有餘糧,人人能吃飽,才不會想著造反搞事,而是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明浪濤很看好明嵐鶯開的書閣,對於邊塞這邊很多學子來說簡直就是福利。

明浪濤掏出一本記錄著邊塞往昔出過的知識分子的冊子,寥寥無幾,只出過一個舉人,卻是光宗耀祖,三代都光榮,連鄰居都沾了光。

“邊塞現在的人員有一半是身上有罪名的,終身為奴為婢不能參加科考入朝為官,其他人沒有影響,但資源不好,有些甚至是山匪流寇的後代,出個秀才都能讓一個村的人高興一年,都得供起來。”

在別的地方,秀才雖然不是遍地都是,但沒誇張到要供起來的地步。

明嵐鶯翻著區區兩頁紙就能記載著三十年來所有的出色學子,基本是童生,少有秀才。

有些無奈的說道:“所以我開的書閣也算是造福邊塞了,能多出幾個秀才最好,是嗎?”

明浪濤嘿嘿一笑,“我更希望王府旁邊的書閣不是唯一一個,最好是邊塞九州遍地都是!”

明嵐鶯無語的翻了個白眼,“想得挺美,資源哪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