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侯君集和李密以及金虎之間的交情那確實是不一般,要不是李密因為有著蒲山公這樣的身份,
侯君集本是鷹騎衛中的一個小小兵卒,曾經跟著李向在龍門城圍剿過毋端兒山賊,當時他是一個搜尋小隊的隊長,進了龍門山谷後迷路,遇到了一小隊毋端兒手下同樣迷路的山賊,兩支隊伍合在一起後,他當了首領,便去投了瓦崗寨。
當時的瓦崗寨正在為沒有截住秦瓊押運的皇槓在爭吵,並沒有太多人去關注這支前來投奔的小隊。侯君集並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他有本事,更加希望得到認可,偏偏瓦崗山上的頭領們都沒有這樣的慧眼。好在還有一個徐茂公發現了他,並且相當欣賞,一來二去和他熟識,本想著要提拔他,沒料到當時翟讓等人根本沒有功夫去理會這件事情。
侯君集也算是看清楚了山上這些頭目的面目,而且從心底裡發現跟著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所以和徐茂公打了聲招呼,便帶著自己的那支小隊再次離瓦崗而去,這次的目的地本來是去龍門投奔李向的。
陰差陽錯,侯君集在快到龍門時遇到了被人追殺的金虎等人,救下來後才知道金虎也是個心比天高的可憐人。金虎順勢也就加入到侯君集的隊伍中,而且給侯君集提出了一個方向,去伊闕投奔紫巾軍,而且拍著胸脯保證到了那裡侯君集絕對會被重用。
侯君集拿不定主意,他沒有多大的理想,只是想跟著一個賞識自己的人,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金虎在關鍵時候告訴他紫巾軍的李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那種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所以才敢保證。
有了這樣的引薦人,侯君集當下就決定放棄去龍門,轉而跟著金虎去了紫巾軍。果然一到紫巾軍,李密便讓他當了一個山寨的頭目,並且獨自帶領一支人馬。遇到欣賞自己的伯樂,侯君集當然用他的行動來證明李密的眼光是正確的。之後的半個月,侯君集帶著那支人馬橫行伊闕,堪堪把紫巾軍的地盤兒擴大了一倍還多。
這可把李密高興壞了,一個勁兒的誇金虎給他帶來了一個關雲長。之後侯君集也是水漲船高,漸漸的便成了紫巾軍中僅次於王伯當的大將軍。這次李密要帶隊上瓦崗,便先叫侯君集打前站,去做好準備。果然徐茂公見了侯君集後,也是驚歎不已,一年時間,原先那個只能管理十幾人的小賊頭兒,現在已經是麾下戰兵上千的大將軍了。
等侯君集和徐茂公說明了來意後,徐茂公也覺得可以考慮,李密怎麼說名聲都在那裡擺著,況且人家還帶著那麼多人馬,上了瓦崗等於是給瓦崗注入了新的力量。
但又考慮到翟讓手下那些嫉賢妒能之輩,徐茂公也就把心中的擔憂也告訴了侯君集,不過最後徐茂公還是答應等李密帶人上山後一定會竭盡全力來促成兩支人馬的融合。現在他就帶著徐茂公的話回來報告李密了。
聽完侯君集的回報,李密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伊闕現在已經回不去了,前往瓦崗本身就帶著風險,現在又聽到翟讓手下的人是這種態度,他開始打退堂鼓了,這樣的情形帶著隊伍上瓦崗真的是明智之選嗎?
武士彠站了出來,他頭腦很清醒,李密之所以會選擇投奔瓦崗,不外乎幾個原因,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是河南郡的人,頂多有些是周別那些郡的戶籍。
這樣的兵源,一旦離開賴以生存的家鄉,很有可能會有一大批的人不遠遠離故土,相對來說李密的手下會減少一半,這是李密不遠看到的。出於這個原因,李密只好把範圍控制在河南郡範圍內。
河南郡大大小小的山賊勢力早已被李向打擊的差不多了,僅剩的幾支隊伍,不死已經被李向收服了,就是李向因為其他的原因暫時沒有去剿滅,就這樣,在李密眼中現在的整個河南郡基本上就是兩家獨大的局面,除了他們自己外,就是遠在滑縣的瓦崗寨了。
還有一個原因其實很隱秘,知道的人不超過三個,這其中就包括武士彠和武士倰兄弟倆。李密是什麼人,他們清楚的很,李密有多大的心思,他們當然也知道,只是有多大的野心,就需要有與之相配的多大的實力為保障,不然就是鏡花水月,妄想罷了。
李密之所以要投奔瓦崗,其實還是希望可以透過努力在瓦崗站住腳,然後一點點慢慢的將瓦崗變成自己的囊中之物,這樣李密手中也就有了更大的資本,以後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想法當然除了幾個最親近之人外,其他人是無法得知的。
武士彠沉吟了一下,低聲對李密道:“寨主,不管前路如何,當順勢而為之,暫時的沉寂,是為了更好的看清形勢,以圖東山再起。”
李密當下便如被晨鐘驚醒一般,長長舒了口氣,然後對著武士彠點點頭,有些感激道:“好在身邊還有士彠在啊,對,是我著相了!”然後對侯君集笑道:“走吧,君集前邊帶路,某去會一會這瓦崗翟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