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在記憶庫裡翻了翻,發現自己對這位小學同學印象還挺深刻,聰明,要強,城府深。當年不過是十來歲的孩子,就能把周圍的人玩得團團轉,幾年未見,恐怕功力又見漲了罷。
玉蘭雖然對林思琪沒什麼好感,但不可否認,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混得很好。
不過,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心要正。
而玉蘭恰恰知道,自己這位小學同學心並不怎麼正。
同學四年,因為玉蘭三人的小團體不像其他人那樣崇拜或者恭維她,林思琪就鼓動其他人找玉蘭三人的麻煩。
雖然每次都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沒有得逞,不過那些層出不窮的手段還是給玉蘭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後來玉蘭毫不留情地揭了她的老底,林思琪才安分了一段時間。
不過,也只是表面安分罷了,暗地裡,林思琪沒少慫恿她的擁躉者給玉蘭三人找麻煩。
等到畢業各分東西,林思琪回了帝都,玉蘭耳根子才清靜了。
仔細想想,林思琪後來沒做小動作,也不是突然釋懷或者看開神馬的,恐怕也是鞭長莫及,拿玉蘭和許萌沒辦法才消停的。
結果,玉蘭和許萌是清靜了,冬兒卻差點遭了殃。
那一年倘若不是駱錦年誤打誤撞破了林思琪設的局,陳冬兒就倒黴了。
玉蘭其實很困惑,不過是孩童時期的齟齬,林思琪一件一件都牢牢記在心裡,逮到機會就報復,這樣活著,不累嗎?
倘若思琪服飾真的與林思琪有關的話,似錦卻讓思琪服飾賠了錢財又賠了名聲,這樣看來,林思琪確實有理由對似錦動手。
這個念頭在腦海裡轉了一圈,玉蘭頓時失笑了。
這世上相同的名字何止萬千,自己光憑一個名字去給別人定罪豈非可笑?
把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告訴玉梅,玉蘭就起身走了。
似錦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小陰謀見的多了,她並不擔心。
她只是擔心許家坳的村民在這件事裡扮演的角色。
許家坳建廠的初衷,不過是玉蘭想幫助有困難的許萌,又覺得直接給錢會傷了朋友的自尊心,說看中許家坳村民的技藝頂多算一個不怎麼高明的藉口。
華夏大地,人才濟濟,只要企業的人才激勵機制完善,哪裡招不到人,玉蘭何必死磕許家坳這個土旮沓。
至於許家坳的村民能不能體會她的苦心而對她心懷感恩,玉蘭並不在乎,可她絕對不願意自己對朋友一片心意卻變成別人攻向似錦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