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回到家裡,李愛華正在招待客人。
玉蘭覺得這人挺眼熟的,李愛華朝女兒招招手,叫她到跟前指著對面的女人讓玉蘭叫人:“這是以前我們村裡的,你要叫李嬸。”
玉蘭依言叫了一聲,得到對方一聲贊:“你家這姑娘五官長得真俊。”
玉蘭笑笑不語,問李愛華:“阿爹哪去了。”
李愛華一邊跟對方說話,一邊抽空回答女兒:“還能去哪兒呀,沒在菜地裡,就是去棚屋了唄。”
自從搬到宏光村這邊,陳力除了專心侍弄幾塊菜地,很多水田都租給別人種了,每年只象徵性地收百來斤的稻穀作為地租。
他忙碌慣了,乍然閒下來很不適應,有一段時間整個人無精打采的,玉蘭還以為他病了,去醫院一通檢查做下來,才發現除了血壓有點高,倒沒什麼大毛病。
後來見一家人都憂心忡忡的樣子,他才不好意思地說出原因,太閒了,他無所適從了。
玉蘭哭笑不得。她捨不得父母兩個人起早貪黑地種地,以前是沒辦法,現在有了條件,就在村尾買了塊荒地,蓋起了棚屋,給陳力做木工用。
以前陳力喜歡倒騰木工活計,不過為了生計只能放在一邊,現在有了大把時間,陳力把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棚屋裡了。
他手藝本就不差,玉蘭又見過後世那些設計簡潔的傢俱,經常畫了圖紙供他琢磨。
陳力第一次按照圖紙做出來的一組組合衣櫃很快被一家要嫁女兒的人家高價買走了。
受到鼓舞的陳力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創作熱情空前高漲,漸漸地有了小名氣,找他定製傢俱的人多了起來,大部分都是嫁娶的人家買做結婚用的。
不過玉蘭怕老爹累到,言明急單不接,還任性地把這四個字當標語似的貼在牆上,一進門就能看得到。
慕名而來的人儘管知道在這家定做傢俱至少提前一個月預約,不過因為他家的傢俱美觀耐用,雖然價格略貴,但是下訂單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想和陳力一起合作開傢俱廠,陳力回家徵求意見,玉蘭略一思索,就給否定了。
玉蘭不是對阿爹沒信心,她是對合夥人沒信心。她覺得像老爹這樣老實本分又本性純良的人,當個純粹的手藝人還行,萬一合夥人有不良心思,他到時候肯定被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
看見陳力難掩失落,玉蘭又告訴他:“阿爹,您可以讓他們聘你當師傅呀。咱們拿分成就行。”
那人看中的是陳力的傢俱款式,只要能把對方綁在自己這條船上,合夥還是聘用對他來說無甚區別。
而陳力雖然擔個技術顧問的名頭,並不用常駐廠裡。他可以做自己的手工,還能得到傢俱廠每款傢俱銷售總額的兩個點的分成,皆大歡喜。
這兩年隨著傢俱廠的生意越來越好,陳力的戶頭已經有了一筆不菲的金額。他手裡有錢卻很少花用,全都交給李愛華支配。雖然家裡幾個孩子都不花他的錢反而經常給他塞錢用,他依然十分滿足,因為他終於有能力擔起一家之主的職責,能夠保證家人衣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