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玉梅又想開溜,就被李愛華逮住了。晚上要祭灶,白天要先給家裡做個大掃除。她早上忙活了半天,都是瞎忙活,還累得腰痠背痛的,下午說什麼也不能讓玉梅躲懶了。
玉梅也沒二話,本來今天就忙,她這幾天往外跑除了有正事,未必沒有躲著自家阿孃的意思。不過,阿孃既然先開了口,給了臺階,她也不能不知好歹。
誰讓她們是親母女呢。
一家人忙忙碌碌,掃塵土,除舊垢,洗洗曬曬,花了大半天時間,中間還要時不時地防止玉竹搗亂,又要擔心小丫頭被雜物絆倒,搞得雞飛狗跳的,別提多熱鬧了。
忙活了半天,終於做完衛生了。李愛華交代了姐妹兩一句又出門去了。
奶奶眉頭微皺,卻沒說什麼,玉梅玉蘭見怪不怪,反正除了吃飯睡覺,家裡都看不到阿爹阿孃的身影,她們都已經習慣了。
趁著空檔,玉蘭兩姐妹先把自己的東西搬回樓下的隔間裡來了。玉梅先給玉書的房間也清理得乾乾淨淨,重新換上了乾淨的被褥。
至於玉蘭那些寶貝的資料圖紙,玉梅專門騰出一口自己放衣服的樟木箱子給玉蘭,手稿檔案鎖在箱子裡放在玉書房間。
玉書風塵僕僕的拎著旅行包進了家門。
她正打著腹稿,打算跟大哥說說她的計劃,可是看玉書一臉疲累的樣子,又心軟了,算了,不著急,等他休息好吧。
玉書先去看了奶奶,見爹孃都不在家,又去看看玩累了睡著的小豬妹,再吩咐一聲讓玉梅吃晚飯不用叫他,回了房間倒頭就睡。
李愛華也拎著幾個白色的塑膠袋回來了。
玉蘭眼熱地看著阿孃手上的袋子:那裡裝著的是各種各樣的灶糖,是今天晚上祭灶要用的。
後世這些當地特產都能在網上買到,玉蘭經隔三差五地買一點,不過家裡人都不愛吃,唯有玉蘭很認真地品著那些糖,回憶傳統節日的印記。
李愛華看女兒一臉饞樣,小心翼翼地從袋子裡拈出一顆方酥糖塞進玉蘭嘴裡,又拈一顆方酥糖掐了一角給玉竹。頓了頓,把掰剩下的方酥糖遞給玉梅。
玉梅接到手裡卻不吃,轉身塞進奶奶嘴裡去了,奶奶愣了一下,回過神來便笑眯了眼。
祭灶儀式選在晚上開始。
玉蘭目不轉睛地看阿爹阿孃虔誠而又一絲不苟地完成儀式。
灶臺東面上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神像已經換上新的了,灶王龕邊上貼著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回宮降吉祥;橫批:四季平安。
換下來的舊神像也不能丟了,必須用火燒了,表示送灶王爺昇天的意思。
龕裡的小小香爐上燃著三炷香,龕前放著三杯清茶,兩個高腳的果盤。一個盤子裡放滿了當地特產的灶糖,有油片糕、軟糖、面糖、方酥糖、鹹生仁、白生仁、豆脆糖等,一共七種,另一個盤子裝著桔子,蘋果等水果。
其中灶糖都是用麥芽糖做成的,本意是請灶公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這些灶糖在儀式結束之後都會成為姐妹幾個人的零食,味道甜得膩人。
玉蘭對小時候的記憶很模糊,依稀記得一年到頭家裡甚少有零食,每到過年的時候,姐妹幾個就眼巴巴的等著祭灶等著過年,因為那就代表有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