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完了老種相公的赫赫戰績,武明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來了老種相公的兒子小種相公。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種相公這麼能打,而他的兒子小種相公也是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
他的戰績也是很驚人的,小種相公种師道在自己的老子老種相公死後,接替了老種相公管理種家軍。
宋徽宗繼位以後。趙喆對開疆拓土十分熱衷,但种師道並不主張妄戰。可是宦官童貫想討好皇上,命令內地各路弓箭手備戰。
徽宗雖然好大喜功,但對童貫不太放心,於是向种師道諮詢。种師道還是主張穩妥行事。
徽宗覺得种師道說話實在,於是特賜金帶將軍服。童貫見了很不高興。
皇帝卻很高興。
認為种師道是國之棟樑,有他在就不怕無人領兵,於是頻頻提拔他。公元1115年夏。
种師道奉命統帥陝西、河東等七路兵馬共十萬大軍奔赴東線戰場,朝廷命令其十天內必須獲勝。
北宋大軍對西夏軍發起猛攻。可宋軍一些將領懈怠,一裨將竟坐在胡床上督戰。
為嚴軍紀种師道立斬此人,陳屍于軍帳前,諸將受到震懾,奮力拼殺,僅八天就擊潰西夏軍。
徽宗得捷報後大喜,晉升种師道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並賞賜了不少錢物。
公元1118年,師道奉命重修被西夏毀壞的靖夏城。正當宋軍進行修築時,西夏大軍突然來攻。
並佔據了葫蘆河岸邊的有利地形。种師道不慌不忙列陣於河灘,作出一副正面決戰的架勢。
暗中派幾支人馬出橫嶺,繞到西夏軍的背後,前後夾擊,夏軍大潰,宋軍斬敵首五千,繳獲駱駝、牛、馬以萬計。
當武明想完了老種相公和小種相公在歷史上的戰績以後,他就徹底的放下來了心中的大石頭。
縱使西夏大軍來犯,那又如何。種家軍也不是白給的,而自己則是把大宋朝的城池全部翻修加固過的。
使用的材料可是即使在現代也很難摧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組成,只要種家軍不貪功冒進。
能夠堅守城池的話,別說西夏大軍有五十萬之眾了,就是再讓他多上個一百萬也不怕他們。
他們若是要強行攻城的話,不死傷個幾十萬這城池就破不了。但是真讓他們西夏死傷個幾十萬的話。
那麼即使西夏大軍攻下了兩國邊境的第一座城池的話,他們還哪裡有能力去攻打下一座城池呢。
再者說了,武明也不願意讓這次西夏國出動的聯軍死傷那麼多人,畢竟這些人都已經被武明視為了自己的私有財產。
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都是勞動生產力啊。怎麼可能讓他們死在無謂的戰爭之中呢。
至於說他們是西夏的,是回鶻的,是吐蕃的,那又如何。在這之前自己不是還收編了金國和遼國的人嗎。
武明相信,只要自己能把這些人全部俘獲過來的話,不出一個月,就能讓這些人全部的融入到大宋之中。
畢竟不管是哪個種族的人,人性都是一樣的。都想生存的好一點,都想過上幸福的生活。
當想到了如果這五十萬大軍被自己全部活捉的話,那就不是五十萬了,當西夏國和回鶻族,吐蕃族失去了那麼多青壯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