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孫瑞預感到,自己怕是壞了小皇帝的什麼大事,心中已是有些愧疚,不過這愧疚,也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
看到文字內容,他只覺得,一片忠心,終究錯付了。
其上通篇都是對當今朝臣的控訴,以及對他們的恨意。
就連丘志清看了,都覺得咋舌。
沒想到,在劉協看來,他們比董卓還可惡百倍。
皇甫嵩倒是面色如常,人生起起落落落……他已是習以為常,看開了。
劉虞和黃琬就不一樣了,他們倆可是自始至終,都把自己當做大漢忠臣,當下形式,也只是因為陛下年幼,這才聯合執政。
在他們心中,陛下遲早是要親政的。
他們便如同當初的太后,以及外戚執政一般。
哪知道,在劉協心中,竟然是這般看待他們。
竊國亂賊,誅九族亦不足以抵其罪……
政事堂中,此時政事堂五人,加上六部尚書,御史臺,諸位在京的衛將軍都在,士孫瑞本來是想借此機會,整頓一番宮中。
給陛下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才以刑部尚書的身份,要求召開政事堂會議。
不同於常朝,這是一個小型會議,參加的也只有各部首腦。
此刻臉色最難看的,莫過於禮部尚書王允了。
他是真的,整個人都不好了。
好你個劉協,老夫為了幫你,差點連一家老小的命都搭上了,沒想到,真是……最是無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啊。
當今天下,可沒有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邏輯。
畢竟公羊盛行的年代,還沒過去多久。
而今也只是一個過渡期而已。
雖然大多世家子弟,都有自家傳承,可多數也是信奉: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是不是跟後世的打工人很像?
宋朝之前,大家就是這麼個觀念。
所以讀書人賣老闆,換老大,那是常有的事。
如此,才突出那些忠臣,尤為可貴。
而今的情況便是如此,當他們發現劉協這個老大不靠譜之時……
“此事……就此作罷,時間也不早了,諸位衙署之中,應當有不少政務積壓,還是速速解決為好,莫要壞了政事……”
丘志清不會在這種事情上,多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