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志清和皇甫嵩的想法,是有些不一樣的。
在皇甫嵩看來,大漢的基石,是那些世家大族,以及良家子。
而在丘志清看來,而今所謂的良家子這種說法,或許並不是那麼的準確。
因為隨著豪門大族的增加,相應的,作為良家子的小地主。
卻是在不斷的減少,直至消亡。
僅剩世家豪族,以及佃農隱戶。
所以,丘志清要打破這種階級,而打破這種階級最好的辦法,只有打破他們的土地,知識,功法的壟斷。
丘志清的做法,很是簡單,粗暴。
將其全部收歸州牧府,由州牧府辦學,教學。
而今這個政策,已經在平城,進行了十多年。
不過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
先獲利的平城那幫人,並不希望其他地方之人,達到他們這等高度,也就是說,他們成為了新的壟斷者。
或者說,他們多數人,加入了壟斷者的行列。
對於這種情況,丘志清有些無措。
只能幹繼續辦學,傳播,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就是不知道,這項政策能堅持多久。
他感覺,自己這般情況,就像丘志清所知的明朝那般,剛開始之時,大家上的,都是官學,官學的教學質量,大體沒有多大區別。
多數,全憑自己的自覺。
後來,一些退休官員,為了自家後輩。
或是為了傳播學說,便學習前宋的文人,開始辦學。
由於他們考試經驗豐富,所以……
不過這些都不是皇甫嵩所要擔心的,他現在只擔心自家兒子,因此,與丘志清暢談一番後,皇甫嵩終於道明此行最終目的。
“不瞞使君,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吾之犬子,求條活路……”
“哦?太尉但說無妨!”
“使君有所不知啊……”
說著,皇甫嵩將自己兒子的情況一一道來。
他兒子,名堅壽,那是董卓的好友,當初張懿那傢伙,被先帝免職之後,便任命董卓為幷州牧,令其交出兵權,前往晉陽上任。
董卓害怕失去兵權,拒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