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四年(第十一年)。
兩年前,剛剛和鮮卑打完一戰之時,徐榮根據丘志清的建議,開始在軍中選拔人才。
大量培養中低階軍官,同時給每個軍官配上兩名副手。
以備不時之需,而今兩年時間過去,已初顯成效。
這個所謂不時之需,自然是指北邊的鮮卑,和西邊的南匈奴,以及烏桓,還有散居在西河郡中的羌人。
那都是一些不穩定因素。
那些豪強和官員們,經常把那些羌人,以及南匈奴人。
當做免費奴隸來用,這使得原本與漢民生活無異的羌人。
和南匈奴人,生活大不如前。
只要稍有煽動,便是聚眾鬧事,乃至殺官造反的結果。
而今,生活在定襄,以及雲中兩郡的烏桓人,在兩年前被鮮卑劫掠之後,便一直沒緩過勁來,小子日還沒有長城沿線的那些部落過得好。
那些長城沿線的部落,之前和雁門郡交易。
還自稱鮮卑某某部落,可自從兩年前那一戰之後。
他們便只是稱呼自己的部落,不再稱自己為什麼鮮卑部落了。
聽說鮮卑內部有些小矛盾,他們可汗正在極力解決,沒空管理他們,他們只能靠大漢生活了,以後多養牛羊,少養馬……
整個雁門郡開始發力的情況下,產業飛昇發展。
不過,丘志清卻是仍然不太敢挖那些傢伙的牆角。
否則,數年經營,一朝盡喪!
……
時間一晃,便來到光和六年(第十三年)。
丘志清有些緊張,因為按歷時來說,今年是癸亥年,甲子歷的話,就是一甲子中的第六十年,也就是最後一年。
明年就是甲子年。
而要是丘志清沒記錯的話,張角這廝的口號,便是: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因此,丘志清與之的聯絡更為頻繁了,然而多方試探之下。
卻是不見他有任何這方面的想法,讓丘志清鬆了口氣之餘,又是暗自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