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王知州竟然只是怕鬧得太過火,對於那些明目張膽準備造反的傢伙,竟然視若無睹?而且雙方都彷彿很是熟悉其中流程一般。
這讓丘志清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論知縣有什麼小心思,最終在王知州的彈壓下,知縣把原來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在時隔三個多月後,終於發放了下去。
可是讓丘志清沒想到的是,知縣口中的賑災糧,竟然就是存放在林家莊園中的那一批糧食!
這讓丘志清越想,越是覺得詭異,為什麼明明就是賑災糧,卻要轉一個彎,反道林家莊園之中,而又放出訊息是,煽動村民們去搶糧?
想不明白,卻又想知道答案,這該死的求知慾,讓丘志清做出來一個決定!
來安縣知縣姓劉,是一位蔭補官,背景還很是不小,所以同為蔭補官,他並不怕王知州分毫,雖然如此。
不過他還年輕,也完全沒必要為了一點利益,得罪王知州這位自己的頂頭上司,撕破臉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在大宋的官場中,一位知州,和知縣,除了官職不同之外,本質上的區別並不算太大,至少王知州想要弄掉他。
便只有上書朝廷,到時候,兩人之中便只能有一人留任,一人則會左遷,也就是貶官,為了一個知縣,搭上自己的知州,一般沒人願意幹!
一日間,賑濟糧發放出去了三分之一,王知州卻是不走了,他怕這位劉知縣又搞什麼么兒子。
宋元祐七年(1092)六月廿一,下玄月!
酉時正,丘志清該睡的,差不多都睡了,睡不著的,明顯就是有心事的。
縣衙後堂,剛剛陪王知州一天的劉知縣,一回來便往自己的書房之中趕去,此刻書房之中,正有一人在等著他。
劉知縣一進門,便對來人行禮道:“林員外,抱歉,讓員外就等了!”
在劉知縣書房中的,正是本縣所有耕地的所有者,林員外。話說在古代王朝中,能做到土地連綿州縣的,也就東漢和宋朝了。
別的朝代哪怕土地兼併也是有限度的,而東漢和宋朝……
丘志清盤坐在縣衙外的大樹上,繼續偷……打探情報,只聽林員外說道:“劉知縣,年初洪澇,我們家大半土地被淹沒,可謂是損失慘重,
此次行動,我們家也是下了血本的,城外的莊園都打算放棄,先在知縣大人,該不會想著半途而廢吧?”
“怎麼會?不過暫避鋒芒罷了,這位王知州可不好惹,他可是誰都敢動一動的主,只是我們沒有真憑實據落入他手中,不然,可不會這麼好說話,等他走後……”
丘志清越聽越是無語,難怪這位林員外能夠買下來安縣一縣的土地,當一縣的地主,就憑這一點虧都不肯吃的性格。
有時候丘志清真不太明白這些人的想法,這一季的收成,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可對租種他們土地的佃戶來說,那卻是他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