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數日前,端平元年五月廿一,郭靖和丘志清已經在黃河岸邊等了兩天,依然沒等到孟珙大軍進逼潼關的訊息。
原定於五月廿五夾攻潼關,他們為此連蒙古服飾都準備好了,可冒充京兆府援軍支援潼關,實在不行便前後夾擊!
然而他們卻卻遲遲等不到孟珙那邊兵臨潼關的訊息,而此時孟珙卻也很是著急。
原計劃是徐子敏和史嵩之擊敗劉享安的蒙古軍主力後,引潼關守軍來援,奈何徐子敏與史嵩之竟然被劉享安四萬殘軍打的節節敗退。
孟珙無奈出手,潼關守軍如期來援,孟珙卻也失了偷襲的先手。恰逢此時,史嵩之卻是以損失重大為由,不願再進軍潼關,退守洛陽,美其名曰休整待援。
其實以孟珙看來,史嵩之除了之前敗了幾陣之外,損失並不是太大,依舊能戰。
可人家史嵩之怕的是兵力折損待見,如此的話,那他跋涉千里收復西京洛陽的功勞,便會大打折扣,稍有不慎,還有打水漂的可能……
原本打算好的,偷襲潼關出城守軍,這下變成了正面陣戰,原本穩佔優勢的宋軍,在史嵩之一退之後,優勢大減……
五月廿四,哨探回報,孟珙與敵激戰於靈寶,於秦函谷關前激戰幾日,尚未分出勝負!
監軍章文甫希望郭靖帶兵回援,因為就他們五千騎沒有孟珙正面夾擊的配合,想要拿下潼關,根本不現實!
郭靖細細詢問哨探後認為:潼關守軍主力已被調離,剩餘守軍多為金國降軍,不足為慮!且孟珙多日來進展不大。
倘若他們能拿下潼關,無疑是對孟珙的最大支援!
“諸位請看!”說罷,郭靖引著諸將來到大型地圖旁邊,說實話,有些抽象,丘志清雖然自認為自己中小學地理課都很認真聽,可依舊沒看的太懂。
丘志清不懂沒關係,郭靖正在給大家解釋:“我們此處離下游潼關之後僅有八十里不到,雖然我等扣押了所有渡河之人,可難免有所疏漏,不可久持!”
“兩日後便是京兆府往潼關送糧隊伍將會抵達華陰,據皇城司密報,京兆府一個月內只會往潼關送兩次糧,所以,兩日後,不論孟帥那邊如何,直襲潼關!”
郭靖的意思大家都聽懂了,那便是襲擊運糧隊,而後假冒運糧隊,從後邊奇襲潼關!
雖然有些危險,不過他們作為騎兵部隊,哪怕奇襲失敗,他們也可以從容從禁繞道麟趾原,從麟趾原之上繞過潼關與孟珙匯合。
諒潼關區區五千金國降軍也不敢出城追擊,更別說他們還要分兵把守禁溝和潼洛川之間高原上的十二連城!
到了潼關城下,他們才發現這個想法根本不現實,因為宋朝那邊有潼關的城防圖,所以皇城司並未探查清楚,潼關在金國手中……擴建了……
眾將紛紛認同,然而監軍章文甫卻堅決認為,他們已經完成了預定的穿插工作,是孟珙他們遲遲無法推進至潼關城下。
這才導致計劃流產,且他們的糧草已不足七日,現在退兵,如若加速行軍的話,尚能在糧草耗光之前,退往孟州與張炑匯合就地補給。
如若冒險渡河突襲潼關,則一旦事有不協,便會被蒙軍堵在關中,到時候前有潼關擋路,後有京兆府追兵,他們便在劫難逃!
不能說章文甫說的有什麼不對,畢竟雖然之前四川制置使那邊發文說正與蒙軍在蜀口激戰,可那都是大半個月前的戰情通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