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們願意給皇帝面子,而不是皇帝非要給他們面子!
正是因此,哪怕護國宗師,都有相當的自由,不可能像是臣子那樣唯命是從,皇帝也沒有資格去對宗師指手畫腳,最多也只能是眼不見心不煩,拜拜了您嘞。
自宗師之禍到大月滅亡之前,無數宗師都是這麼過來的,早已經習慣了這份超然的地位。
將宗師當牛馬使喚,敢這麼心大的皇帝,早就從皇位上字面意義的滾下去了。
奈何,自從顧擔出現之後,就不一樣了。
宗師已不再是塵世的絕對頂峰,甚至宗師最可怕的殺手鐧,捨命一擊都拿人家沒辦法,在這位沒掛掉之前,所有處在他周邊的宗師,都必須字面意義上的低人一等。
依靠武力取得的地位,在面對更強的武力時,理所當然的盡落下風,這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更何況他們主動投靠過來,本就是有求於人,被當做牛馬使喚也是自找的,並非強迫。
那王莽每次有事相求,都是擺出一張笑臉,客客氣氣,禮儀周到,更是挑不出半點的毛病,要想借王莽的不尊重說事兒,也完全不成立。
而且王莽也從未讓他們立過什麼軍令狀,每次都是說盡量、儘可能、最好、不成也沒事兒.
宗師都動身了,豈有不成之理?!
做不成,究竟是在噁心王莽,還是在說自己無能?
宗師丟不起那個臉!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直接拒絕,表明老子不幹,便是夏皇也得往後稍稍。
但這都過去三十四年了,還沒有一個宗師這麼拒絕過。
王莽交給他們的任務,也都是盡善盡美的完成,從未刻意的拖延或使壞。
誰讓他們有求於人呢?
有求於人啊.
便是被無數武者視為信仰的宗師,凡塵中說書故事裡神龍見首不見尾,瀟灑快活一生的宗師,一旦到了有求於人的時候,也終究不負宗師的風采。
三十四年奔波,對於宗師來說,這已經佔據自己作為宗師之後的半生了,委實不短!
他們就像是在栽種一顆種子,王莽的每一次委託,讓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那一顆種子澆水施肥,只為開花結果之日。
而如今,已到時間。
因為他們的壽元,不多了。
最‘年輕’的一個,都已足足百歲出頭。
而最年長的那個,再幹幾年怕是得死在來回奔波的路上。
三十四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有沒有博得信任,功勞苦勞具有,說他們與國有功,與夏朝有功,絕對無錯。
君子論跡不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