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在日本當文豪> 第289章 諾獎,就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9章 諾獎,就這? (1 / 4)

獲得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是來自葡萄牙的若澤·薩拉馬戈。

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紀事》、《失明症漫記》和《復明症漫記》。

1995年時,他就榮獲了葡萄牙文壇和巴西文壇聯名的最高文學獎卡蒙斯文學獎。

1997年,他又被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大學授與榮譽博士稱號,成為葡萄牙文壇真正公認的“天下第一”。

瑞典文學院給他的表彰詞和獲獎理由為:薩拉馬戈的作品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使人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作為葡萄牙文壇的代表人物和領軍人物,要說身份地位,倒也滿足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資格——

諾貝爾文學獎最喜歡頒發給某個國家的當代“天下第一”,且很喜歡給那些小國、弱國發獎,以此彰顯瑞典挪威政府背後的美國的“包容性”與“掌控力”。

簡單說就是,“我不因為你是小國弱國而看不起你,故意打壓你,但你要明白,你能獲獎,也是因為我點了頭的緣故”。

這套恩威並施的手段,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都玩的很溜,在各個領域皆有體現。

但拋開身份地位,只論文學造詣和在世界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薩拉馬戈拿諾獎其實夠嗆。

他的作品喜歡以荒誕詼諧的口吻講一些嚴肅的事情,寫法與劇情都比較老套,不算什麼神作。

他的成名作《修道院紀事》就是簡易青春版的《巴黎聖母院》,放到世界文學殿堂裡,大概只能算二流作品。

要說薩拉馬戈的優勢,除了出身葡萄牙文壇這種小眾圈子外,就是作品內容喜歡抨擊自己國家,這點非常符合美國的政治正確需求。

還有就是,他的作品喜歡諷刺天主教,乃至耶穌都不放過,這種離經叛道的寫法也深得瑞典文學院的喜愛——

他們就喜歡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文學家,能格外彰顯他們的包容性。

在這個世界,薩拉馬戈獲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諾獎官方對北川秀的打擊報復。

因為得罪了阿爾諾俱樂部,北川秀在瑞典挪威文壇的風評一下子跌入谷底。

加上阿爾諾俱樂部那堆名流的抹黑,北川秀不僅被諾獎官方制裁,還在北歐地區成了各國文學界泰山北斗唾棄的物件。

《挪威的森林》寫得再好,《追憶似水年華》、《老人與海》、《百年孤獨》、《小王子》等書在海外再火,他們也絕對不會妥協,把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只有二十六歲的北川秀。

薩拉馬戈就是那個被拖出來頂缸的人。

和去年的達里奧·福一樣,收到諾獎官方的祝賀信後,薩拉馬戈沒開心太久,很快就陷入了焦慮和不知所措中。

今年76歲的他在文壇浮浮沉沉了幾十年,要說對諾貝爾文學獎沒想法,那太假了。

全世界的文學家都想要把世界文壇三大獎收入囊中(英國布克獎,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瑞典挪威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大滿貫一次,那就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人,退而求其次,能拿一個,文學家生涯也算圓滿了。

可76歲的薩拉馬戈,一個大獎還沒拿過,怎麼會不眼紅?

問題是,眼紅歸眼紅,拿獎歸拿獎。

1995年北川秀橫空出世,1996年風靡日本,1997年就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且《伊豆的舞女》爭議極大,不少評委和大拿認為北川秀更有獲獎資格。

1998年這一年,海外許多國家都稱這是“北川秀年”,風靡靈貓六國的《百年孤獨》,紅遍美國西部的《老人與海》,還有擊穿法國文壇的《追憶似水年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