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在日本當文豪> 第215章 所行所悟之後才能深刻理解所寫之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5章 所行所悟之後才能深刻理解所寫之物 (1 / 5)

1998年的1月,日本國和隔壁韓國的民眾,都是在一片哀嚎中度過的。

97亞洲金融風暴帶來的傷害還在持續增加著,被西方資本劫掠一空的東南亞國家遍地屍骸,國內經濟大蕭條的景象讓人夢迴20年代的美國。

受傷最深的其實是底層民眾。

他們的存款儲蓄被侵吞,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被剝奪,他們原本美好幸福的人生被毀掉。

相比這些普通人,頂層的財閥們實際上只是少了些吃喝玩樂的錢而已。

再恐怖的金融風暴,都影響不了他們去各種奢侈品店掃購名牌商戶貨,去各種度假村休閒度日。

但風暴起來後,財閥們便開始勒緊普通人的褲腰帶,讓他們來分擔自己本該承受的那份痛苦。

日本的家族式財閥尤為狠辣。

他們掌控輿論,操縱政府,將自身的矛盾轉移給國家,聲稱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危機,呼籲全民眾志成城,一同抵禦。

民眾們被說得慷慨激昂,捐錢、捐糧、捐金捐銀,配合國家下達的各種政令,即便自己吃不起飯,買不起房,還要各種支援國家政策——

日本人這種莫名其妙的民族榮耀感讓北川秀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吐槽。

大概這個國家成也因為這點,敗也因為這點吧。

和蕭條的社會現狀截然相反的是,純文學市場在丹羽文雄和北川秀領導的新日本文學學會的整頓下,逐漸脫離了谷崎一郎那堆老傢伙的影響,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狂奔著。

Oricon公司在1月末公佈的各項資料裡顯示,日本純文學市場總體量從3500萬實質購買力提升至4200萬,且閱讀純文學的人群已經變的更加多元化。

以前,純文學是中產、知識分子和學生黨、上班族的心頭好,現在,偶爾還能看到三保人群(保安、保潔、保母)都在翻閱純文學雜誌。

除此以外,昔日的五大純文學出版社已經被現在的新三巨頭所取代。

排名第一的毋庸置疑,自然是河出書房旗下的《文藝》。

1月號《文藝》靠著連載《老人與海》又取得了300萬+的月銷量,穩穩霸佔著近十分之一的市場,堪稱恐怖。

《文藝》也是全日本唯一一個能在法國、美國以及靈貓六國暢銷的本土雜誌。

只這點而言,即便是早已火出圈的《週刊少年Jump》也做不到。

排名第二的則是由新潮社、文藝春秋、集英社三家頭部出版社,外加十餘家中小型出版社抱團取暖組成的新文象出版社。

新文象出版社的新雜誌《新文象》(前身即《新潮》)也藉著谷崎一郎最後的熱度,取得了不菲的開門紅。

兩家頭部出版社互相角力競爭市場之餘,其他的小蝦米們順勢而起,把參與的市場給瓜分乾淨了。

這些小蝦米中,由講談社的《群像》改變而來的《北川》藉著第一屆北川文學獎的熱度,以及《嫌疑人》這本書的出圈,從千軍萬馬裡殺了出來。

當然,目前從體量、銷量、盈利情況、作家數量、作品數目等多個維度來說,《北川》都難以和前面兩位大哥相提並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