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科舉狀元同榜眼,以及進士們在官場上都混得風生水起。
狀元郎如今更是在工部任侍郎。
燕文帝對自己親自主持的第一次科舉,也就是大燕一統天下後的第一次科舉所考中的進士都格外看重。
不過三四年的功夫,這批進士獲得很多晉升的機會。
在當時被顧熙搶走所有風頭的進士們在官場高歌猛進。
而被寄託厚望的顧熙卻逃離京城,棄官返回家鄉。
雖然在廣州一畝三分地,顧熙名士的做派很有名聲。
名士徒有其名,並不掌握權力。
何況顧熙縱情山水,對權力沒有絲毫的野心。
相比較因為娶了郡主而位居工部侍郎的狀元,顧熙根本不值得一提。
在官場上,狀元郎才是第一屆科舉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
顧熙?
不過是個男花瓶罷了。
不是英國公突然發現顧熙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燕文帝得到一副難得的真跡,顧熙一輩子只能窩在鄉野江湖,根本進入不了京城。
如今,顧熙奉詔入京,倘若能得燕文帝看重,投其所好,同當年的狀元未必沒有一戰的可能。
畢竟狀元雖娶了廣陽王的女兒,但是英國公可是不弱於廣陽王的。
大燕皇族非戰功不可封王。
不過廣陽王的戰功比不上英國公。
燕文帝並不重視廣陽王。
“當年的狀元?”
顧嘉瑤聽到百姓議論誰才是統領群倫的人後,雙眉簇起,“我好似聽說過柳狀元的事。”
蔣氏冷笑,“他在沒有高中前娶過妻子,還有一雙兒女,他中狀元時年過三十。
後來他的妻子知道廣陽王看重他之後,自請為妾,他這才能毫無顧忌的迎娶郡主做正妻。
世人都羨慕柳狀元的好運氣。”
說道最後,蔣氏嘲諷之意更濃,“我就不信哪個女人正妻不做甘願自請為妾的,一對兒女在柳狀元娶郡主後,就被送回老家,說是代替柳狀元看守祖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