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雲霆背上那個大包裹裡面的鎧甲武器全部被倒了下來,他看著正在等待著的眾人,輕輕的點了點頭。
“鎧甲和武器基本都已經修復過了,至於那一些沒有辦法修復的,也已經換新的來了。”他說道,指了指包裹中露出來的那一些鎧甲與武器。
這幾天以來,他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唯一在做的幾乎只有兩件事,等待,等待著這些裝備被修復完畢,第二件事就是等待著呂布的回覆。
很遺憾,原來雲霆認為還有不小機會可以招攬到的呂布,直到他去了一趟桃源村,將交給鐵匠和裁縫的那些之前受損的武器和鎧甲帶回來的時候,都沒有得到回覆。大概也不會有回覆了,雲霆心想,不然的話以呂布的那一種性格,和他的迫切,很早就可以得到回覆。
他已經有隱隱的不安,畢竟呂布也是在這裡面關鍵的一環。丁原之死,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董卓手裡面可以掌握的兵力大大聞增加,同時可以對抗董卓的人也少上了一個。丁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帶來的軍隊,那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現在洛陽城外的那些接到何進命令,前來誅殺十常侍的那種太守手下都有軍隊,可實際上,這裡面以董卓與丁原的規模最大。丁原帶來的是六千人數的騎兵,這已經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了。
想要組建一支騎兵,需要的是錢,各種裝備,最為昂貴的那就是戰馬了。戰馬不僅僅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還需要良好的馬源。
戰馬的渠道,是被官府掌握的,這就是一種戰略的軍備資源,不是可以讓其他人去插手的。後來的那些朝代,之所以再沒有大規模的騎兵,以及成建制足夠龐大的騎兵隊伍,完全是對於河西走廊,以及那一些產馬,養馬重地的失去了控制造成的。
否則以騎兵來說,漢朝的騎兵甚至是匈奴騎兵的老祖宗,許多的戰術運用,完全是匈奴人在一次一次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向著漢朝騎兵學來的。畢竟騎兵可不是光騎馬就叫做騎兵,裝備同樣是一種實力的標榜因素,再加上身體素質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紀律性的訓練,完全可以讓漢朝騎兵在面對著匈奴這種馬上民族的時候,依舊可以一個吊打五,六個。
這可不是雲霆胡說,是實實在在的,漢朝最初的騎兵全部都是攢出來的,在沒有騎兵的時候他們打不過匈奴麼?不是的,只不過匈奴因為有馬的關係,可以來去如風,自由的穿插戰場,步兵追不上而已。
否則多次的戰役,都是以步兵對騎兵,最終還打贏的。那時候漢朝的騎兵建制只能說是用來做快速反應部隊,用在最為關鍵的時候,最為主要的還是步兵決勝。
騎兵絕對不是無敵,後來帝國的那些朝代,基本上都有被異族凌辱的歷史,全部在於自身王朝的腐朽。不然帝國人是戰五渣麼?明顯不是的。
在最為遠古的先王時代,帝國的文明火種,就是在與那一些野蠻的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之中產生的,腳下躺著不知道多少異族文明的屍骸。要是是戰五渣的話,早在那最為野蠻,最追求實力的時代之中,被徹底的扼殺了,根本沒有後來的華夏,更無中華,也不會有現在的帝國。
之所以說到這個,就是因為不管是丁原的幷州軍,還是董卓的涼州軍,都是現在軍隊中的佼佼者,屬於那批精銳的邊軍。
黃巾之亂為什麼一開始可以造成那樣大的危害,裹挾著吞併天下的威勢?打到哪裡,哪裡被攻陷下來?它的突然性有一定的作用,更加關鍵的是地方的物備不行,地方的那些守禦力量,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經歷過戰爭了,突如其來遭遇到戰鬥的話,很快的就顯露出來了這個弱點。
換成邊軍所在之地,比如涼州,幷州,幽州,交州,這幾個地方,黃巾軍通通都是屬於那一種被吊打的,根本就撲騰不起多大的水花。這些地方都是屬於對異族作戰,防禦東漢周邊那一些異族的重要地域,並不缺少戰爭,所以這裡的兵源素質最高。
不說他們地廣人稀,不說黃巾軍投入了多少力量在這種邊州,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以邊軍的訓練有素,即使是野戰打不過黃巾軍,也可以在守城戰之中,讓黃巾軍束手無策。
更別說,黃巾軍之中,過半計程車兵都屬於那一種流民,順風浪,逆風跪的,只會在搶東西上面表現非凡的戰鬥力,在真正的戰鬥中其實就只能跟風。一旦有一支強軍在他們毫無防備的時候突入進去,幾乎黃巾軍是一潰機敗的,因為人數眾多的關係,一被打蒙,打垮了,最中堅的那群真正信仰黃天計程車兵,也是沒有辦法挽回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