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漸至關要,義川郡王乾脆攜元得志離了那間空敞的廳堂,沿著遊廊走到一處頗為僻靜的庭院,到一青竹掩映的雅舍,予了隨從一個眼神,未幾,跟著隨從來了一個青衫客,一把長鬚垂垂至腰,身材清瘦高挑,卻是滿面紅光神采爍爍,很是仙風道骨。
郡王只挑了個頭,青衫客便侃侃而談,一口吳儂軟語,話題圍繞著江南的名川古蹟風俗人情,那些個傳說典故滔滔不絕,甚至連鄉野郊村,十餘年間發生過哪些罕奇異事他都能口若懸河,元德志在江南輾轉幾任為官,自認不敵這青衫客廣見博聞。
可他卻如墜五雲霧裡,不知郡王才剛提出了那個讓人心潮澎湃的問題之後,緊跟著叫這青衫客大談江南情俗是個什麼道理。
義川郡王冷眼看著元得志剛開始還配合著他因機緣結識的這位方士閒侃,到後來就完全不言語了,當然明白客人心頭的疑惑,待青衫方士顯示得已夠火候,義川郡王這才打發了他暫避,卻沒有完全為元得志釋疑的打算,只淺笑問道:“左丞以為此人如何?”
元得志沉吟一陣,答道:“仙風道骨、博聞廣見,尤其雙目,與之對視恍如沉淵,卑職看來,彷彿是修隱之士?”
義川頷首,又問:“倘若對人稱這方士十餘載來於江南修隱,可會為人信任?”
“當然不會致人起疑。”元得志這回倒是毫不猶豫就加以肯定。
“如此,便勞左丞轉告賢妃,稱此方士為你在任上結識,薦入宮廷。”
元得志聽了這話,聯想到早前郡王提出的假設,心頭悚然,連忙一揖拜倒:“郡王可是……恕卑職直言,可是欲借這方士行得儲之關要?”
話雖說得遮遮掩掩,意思卻是明白的,倘若天子無嗣而終,太后勢必會在宗室中擇一子侄繼位,依太后的野心,當然不會將權位交予成年子侄,只有懵懂小兒繼位,太后臨朝聽制才是名正言順,郡王嫡次子賀洱,是小韋氏所出,豈非不二人選?然而天子雖然眼下沒有子嗣,年紀卻未至而立,怎麼可能自然而然無嗣而終?!郡王讓他薦這方士入宮,卻是顯然要達成此事,這可關係到身家性命,稍有萬一便是族誅大禍,縱然元得志也是野心勃勃,卻不得不慎之又慎。
義川郡王卻並未承認他有這盤算,笑意不減:“前朝多少君帝為求長生,信任道家仙丹,結果非但未達目的,反而中丹毒而亡,太后雖也信奉佛道,頭腦卻從來清楚,她只有聖人一個獨子,當然不會貿然允許聖人服用丹藥,我讓左丞薦此方士入宮,倘若鬧生得這般明顯,豈不是害了左丞?”
元得志聽郡王這意思,彷彿不是要敬獻丹藥,才鬆了口氣。
“這方士身具奇術,並不是倚仗丹藥,而是能招人魂魄,讓生死勾通,聖人因裴後早逝而積痛多年,以致鬱懷集心,倘若方士作法,解開聖人心結,太后必會嘗試,只不過……最終結果如何,就得看裴後亡靈是否願意勸服聖人了。”義川郡王見元得志仍然有些遲疑,略微傾身,挑著眉頭說道:“我已打聽得,聖人因多年鬱集,龍體實在堪憂,倘若不加以抒導,必會損及壽元,然而太后這時顯然沒有良方,左丞這時薦舉方士,可謂雪中送炭。”
說完,義川緩緩後靠,又再微笑道:“左丞心懷壯志,然,太后即便臨朝,最為倚重者也是韋、謝二人,甚至便連柳氏諸人,也在左丞之上,但倘若左丞願意與小王精誠合作……小王願許左丞權傾朝野萬人之上。”
——
自從韋太后再掌重權,內侍監顧懷恩因牽涉馮伯璋貪賄案被逐,在宮闈局,竇輔安儼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的他不僅獨掌內侍監要職,甚至兼任監門衛將軍,這打破了幾代帝王以來,交公侯武將負責宮禁的規例,而是由宦官執掌宮禁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