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時期,技術進步相對緩慢,人口是國力的主要增長來源,青壯力代表了糧食、產能、兵源充沛與否。
屠城自古分兩種,一是無區別屠殺,不分男女老幼一概屠殺殆盡,以徹底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和經濟潛力,二是隻屠殺老幼,抓走青壯男女為奴,繼續為己方戰爭和經濟服務。
蘇方義著眼於當前,想著絕不可能是第二種,那就只有盡屠之,但顯然不符御客數百年間信守的準則。百里燕開創了第三種,盡屠男性青壯年,消滅金雪狄人有生力量。
讓婦女人變成寡婦,少女空守貞操,老者不能生育,幼者青黃不接,其人口隨男性壯年的減少,而自然且迅速的萎縮,國力和經濟沒有人口支撐,生產力迅速萎縮,生產關係因為生產力倒退徹底打破,隨著人口的萎縮,呈斷崖式暴跌,直到達到某個平衡再次恢復增長。
待百里燕離開,公良三人返回營地之際,公良文之子公良松臉色難看說:
“父親,真要大開殺戒?”
公良文教訓道:
“短視之見!我中原人丁為金雪狄人六七倍之多,而掣馳城距我志國南部邊境甚近,一旦千嶽山崩潰,蠻軍進入中原腹地,焉能不屠我地百姓!”
“嘶……難道父親早就要如此!”
“即便百里燕不明說,為父也斷要將蠻人之地化為焦土白地,令其困死餓死。不想百里燕年紀輕輕,出手竟也如此之狠,日後絕不可輕易開罪於他。”
“那為何不……”
公良松話到一半,自知失言,轉念又咽回腹中,一旁堂兄公良修這時說道:
“公子燕力主與我志國修好,與晉國、長孫國為敵,於我志國極為有利,於家族極為有利。且廣信公與我王有密約,又是公子燕岳父,我等坑害他,不論十年之內,還是四十年之內,均無任何好處,相反弊處極大,得不償失。
可見之未來三十年內,晉、衛、志三國必成中原鼎立之勢,鹹國有百里燕、趙家甚至是御客、砡工派相助,其力不可小覷,因而三十年之內,鹹國於我志國百利而無一害。
若是除了百里燕,反倒是自取其害,志國很快將面臨晉國、長孫國聯手來攻,甚至衛國也會防患未然,與晉國暗中密約來攻我。再退一步,百里燕足智多謀,豈能幹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公良修分析的字字在理緊扣核心,得到公良文的肯定和讚賞:
“還是侄兒分析的透澈啊……公子燕確乃曠世奇才,短時對我志國並無害處,其能再活三十年,至多令鹹國討回江東,打下晉國孫國幾處郡縣,如若於我志國為敵,其將四面陷入包圍之中,百里燕斷然不會如此。”
“不過火藥之事仍需小心應對!”公良修提醒道,繼續又說:“此物威力巨大,眼下雖只能以人力投之,但日後若用床弩、發石機拋之,其威力驚人。倘若挖掘地道囤於城牆之下,轉瞬可使堅城傾覆,叔父當早做謀劃才是。”
“唉……”公良文嘆道,隨即又言:“百里燕防範甚嚴,也不透露半字,且火藥皆為其一人秘密所造,我等無從知曉,甚為困難。”
公良文數次試探均未得逞,但現在他更擔心的是有無命活著回去。
散會後,百里燕召集部將部署出兵事宜,蘇洪、焦木華二人依然守在圍堰和西山,參會的只有白郃、盧皋、蔣傑、司空南四人。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是為出山尋糧之事。白郃,中原新附民操練的如何?”
“回將軍,比之聯軍仍遜色不少,甚至還不如新卒營。”
“那是當然的,新卒營經過廝殺已非當初之庶民,這些新附民絕大多數並未見過血,兇狠自然不如戰卒與新卒營,此番出山,新附民軍盡數帶出,以歷練膽魄戰法。”
盧皋、白郃去年劫走的中原民有五萬多人,後被中原民中各種山頭反戈一擊趕進了山裡,關鍵時刻百里燕引公良軍趕到及時平滅,五萬多人最終近三萬人作鳥獸散,散入丘比貢山區東南以及其他各處山林,歸附民兩萬餘人,此後數月陸續從山裡發現數夥數百人中原民,被百里燕盡數剿滅收編。
經過數月整編,新附民漸有起色,但沒有兵器,只有等攻取了金雪狄軍營地,繳獲之後再做裝備。
此外以鹹軍老卒為基礎,整編的混聯軍員額為一萬,盧皋、焦木華為統兵。新卒營補入聯軍武官、戰卒充實,編為一萬,方亮、司空南為統兵,田鵬及礦工營調入新附民軍坐鎮,白郃出任統兵,員額兩萬。
按資歷,白郃不夠獨領兩萬員額,盧皋出任最為合適。但新附民戰鬥力偏弱,武官由聯軍武官與聯軍老卒補充,情況複雜,而盧皋太正統,蘇洪脫不開身,新卒營又需要司空南節制,蔣傑就更不用說了。
而白郃有匪氣,有田鵬鎮和礦工營鎮著,聯軍武官、老卒挾持,白郃出任新附民軍統兵無疑較為合適。
以上兵力共計四萬人,蘇洪獨置一軍兩千人,協助御客駐守圍堰和外湖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