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帝國行> 第1060章 伐交(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60章 伐交(2) (2 / 3)

“多謝顧太尉。”

待百里燕坐定,顧儒泉開門見山說:

“永興侯此來是為盤踞於此的衛軍火器而來的吧。”

“是,但也不是。本帥此來是為衛軍與火器而來,但非是主因。本帥奉我王之命前往博源面見天子,由於眼下戰事鎖邊,故而想來向顧太尉討一紙通關文書,以方便本帥路上通關。”

聞訊百里燕要去博源,顧儒泉極是詫異,他忙問道:

“閣下身為一軍主帥,擅離職守恐怕不妥吧。”

“呵呵,本侯奉王命前往,妥與不妥自有我王聖裁,本帥說了不算。”

臨陣易帥乃是兵家大忌,究其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軍隊中的山頭主義,其二是軍隊的風格。

無論是人還是社會,乃至組織化的群體,都有其鮮明的個性,而左右一支軍隊個性的往往是將帥。同時將帥任用的各級軍官,自上而下服從於上級長官,形成了自下而上的信賴和服從慣性。

而山頭主義在任何時期都有其存在的形式和原因,將帥是平衡乃至使用山頭派系的核心人物。因此臨陣換將致使軍心浮動,很大程度上是既有的圈子對新任將帥的不瞭解乃至不信任,甚至本就是立場對立,而有政治矛盾的人選,如此必然會造成不公平,乃至坑害打黑槍的惡性事件。

鹹軍儘管上沒有走出這個圈子,乃至相當一段時期內都無法擺脫這個因素,但鹹軍好在建立了較為完備而公平的軍事制度,以及軍官參謀組織,鹹軍各級軍官沒有明顯的派系,權貴勢力基本被逐出鹹軍主體,留用的大都是確實有能力值得提拔的。

因此總體而言鹹軍的成份相對各國諸侯要簡單幹淨的,儘管有外籍民和新入民的問題,但公平合理的社會政策和軍隊體系,為所有平民提供了相對寬鬆且公平正義的環境,如此又削弱了為了爭奪高階資源,而拉山頭建立小圈子的意義。

即便主帥不在,鹹軍既有的體系制度和參謀團,足以繼續指揮排程,並按現行指揮安排軍隊的運作,因此已經基本不存在幹掉一兩個將帥,瓦解一支軍隊的可能。

即便指揮中樞被癱瘓,以參謀和中層軍官為骨幹的框架,仍能維持軍隊的基本運作,哪怕中層軍官打光,基層軍官仍能收攏自己手裡的人馬,形成片區戰鬥力繼續作戰,而不會因為指揮中樞和上級的指示的喪失而瓦解。

同時百里燕也希望看到現在的鹹軍能在沒有他的情況下,自行單獨作戰,處置突發情況。如果完全依賴他的指揮領導,而不能將他的精神和體系傳承下去,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他總有要死的一天,鹹軍不能因為沒有他而不會打仗。

“還勞煩顧太尉捉刀一封通關文書,方便本帥前往博源,如此對貴國有利,於我國也方便。”

儘管顧儒泉並不相信百里燕之辭,但他也清楚能要百里燕親自出馬的一定非同小可,於是追問道:

“那敢問永興侯此去博源所為何事呀。”

“一是為侵入貴國衛軍的火器,我王聞訊後極為震怒,嚴令本帥索回火器。二是與天子商議梁、鹹、衛、長孫四國停戰之事,故而耽擱不得,只怕這麼一耽擱,衛軍三十萬小命沒了,本侯也不忍再動殺伐傷天害理呀,呵呵……”

百里燕此言不溫不火,然份量卻不輕,顧儒泉聽了心裡卻更加生氣。儘管如此,面對鹹軍咄咄逼人的氣勢,他卻不能發作在臉上,隨即又問:

“據本官所知,田耕、通尚、蒙藤三地衛軍約有三萬餘人,另有兩萬亂匪,戰力極為了得,永興侯不會是想強攻吧。”

“如果貴國不計較城中百姓死傷,本侯可以數百門重炮催城直到將城池轟平,想來那幾萬烏合之眾也該死透了,屆時再入城中也無妨。”

“哼!”顧瑞泉怫然而怒,他質問說:“衛軍同有震天火,你鹹軍如何能佔得便宜。強攻之下我國百姓死傷狼藉,本官如何向天子交代。”

面對顧儒泉怒火,百里燕輕描淡寫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