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李懿到中庭,百里燕主動問他:
“可是來問鹹國出兵之事。”
“是,也不是。剛剛得津鄴發來的訊息,天花大量增多,染病者逾四萬餘人,亡者六千七百餘人,天子已經出城避難了,外甥是擔心母親和父親的安慰。”
“所以你來求藥。”
“嗯。”李懿點了點頭,心感愧疚和羞恥。
百里燕一息吁嘆安慰他說:
“不用擔心,你與姬康來時,我已得到津鄴爆發天花訊息,故而已令人攜帶藥與我書信物趕赴津鄴,景尚公全府上下都不會有事的。”
李懿聞訊一驚,忙是問:
“舅舅此話當真!”
“當真。”
其實這批疫苗不是給李埭、百里娟準備的,是給雲倉派準備的。羅濟這等老人精的命都是金水裡煉過的,都捨不得死,梁國暴發牛痘之初便向百里燕求援,百里燕只好千里迢迢用船裝在了裝置和疫苗,派出醫療組,走水陸讓人去送藥,那時又正逢李懿、姬康,於是一起順道將事給辦了。
同時多餘的份額用於對那些個權貴出售,也能開啟一些市場。
聽到此處,李懿感激不已,忙是謝道:
“舅舅大恩大德,外甥永生不忘。”
“誒,你我皆是同根,言謝就見外了。現在說說姬康吧,其前番被我駁了面子,此番舍不下臉面,得知鹹國欲發兵攻衛,他又想知道確切訊息,故而你與他分頭行事,他定是去了張階與西寰處,而你來我處打探虛實,可是如此。”
“真是什麼也瞞不過舅舅,唉……我那表弟自恃身懷大才,欲跟舅舅一比高下,可在外甥看來,我那表弟絕非舅舅對手,長此以往恐越陷越深。”
“就智略而言那姬康確實尤其過人之處,對付各國諸侯尚且有餘,然於我而言,其根本不值一提。這世道,說話得憑實力,耍陰謀詭計得有本錢。如梁國這等小聰明,不過是徒費性命罷了,非是正道。”
“舅舅說的是,可真正明白此理的卻是少之又少,諸侯皆效法鹹國推行新政,然得成效者寥寥無幾,梁國也不過徒有其表罷了。想二十年前津夜乃中原第一華城,而今鹹國僅王眷小城一地之繁華便遠在津鄴之上,更不用說陔陵,想來不禁令人唏噓。”
“呵呵,所以說‘看戲容易唱戲難’,評頭論足縱論長短人人無不是說的頭頭是道,但要實幹去做,做出一番事業來,又有幾人能成。外人皆以為你舅舅今日之成就來的容易,可又有幾人知曉,鹹國今日之崛起,不是千難萬險如履薄冰,豈能是諸侯所能效法,不過是學得一些皮毛罷了。”
“依舅舅之言,天下諸侯莫非均不能行鹹國變法之效?”
“並非不能,而是得花費巨大氣力革新積弊,其中又以土地為根本,倘若百姓種地皆給他人種地,而歲末自己卻不得多少實惠,百姓豈能樂意。
然百姓不種地,又無果腹之食,遂只好被迫種地,反正只要夠餬口,管他種多還是種少,種多少自己還是隻得餬口之食,多種糧又有何益處呢。”
各國效法鹹國農業改革和種植技術,畝產雖有大幅增加,但底層的老百姓其實並沒有受益,充其量是糧食基本夠吃,餓不死人,其他副食品、生活必需品消費,幾乎沒有增加,甭說是吃肉,連菜油也吃不上。
鹹國輸出的多數生活商品都被既有的權貴富人階層,以及權貴階層扶持的新貴階層所蠶食。鹹國輸出的多數生活工業品,多數被不斷增加的上層權貴精英所消化,乃至被囤積起來,半數流不到下層。
而且還出現了權貴、商賈總體數量暴增的惡劣現象,由於工業品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充足,糧食產出的增加,讓各國統治階層產生了“物質錯覺”。
既商品是可以無限產出的,而農業只要不斷從鹹國獲得先進技術,糧食產量也是可以無限增加的,這也意味著資源增加了,可以分封更多的權貴。
尤其是核心權貴階層,為鞏固自己的權利,而打擊他人,就需要不斷扶持擴大自己的勢力,於是不斷擴大權貴群體,以及依附於權貴群體的富人階層。
這些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權貴和富裕階層,瓜分了鹹國工業發展輸出的帶來的好處,儘管底層百姓收入略有微薄的增加,但貧富懸殊和生活質量差距嚴重兩極分化,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和階層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