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早朝恢復,在百里燕安排下,長孫使臣張階天亮前經由王宮小徑“秘密”進宮,出現在內閣會議。
“外臣張階參見鹹王。”
“哦……”鹹王態度不冷不熱,故作不悅之色瞥了眼張階與百里燕,而後示意蔣浩,將長孫國主的密函出示內閣觀閱。少時片刻,鹹王接著又說:“事寡人都聽說了,但寡人看,貴國尚欠誠意,寡人不能出兵。”
“三地已經不少啦,此三地皆盛產生絲,每年的收益甚是可觀,我王念在兩國多年交情的大局,忍痛割愛,還望鹹王明鑑。”
“哼!”鹹王不屑道,看向內閣眾人,先問諾一言:“諾卿,你已看過長孫來函,以為用三地換取我國出兵如何?”
諾一言從事外交工作數十年,一眼便是看出信中端倪,他激烈說道:
“啟稟大王,此信中只約定了桑北一地,桑南兩地讓予我國,我國同時承認長孫索取衛國兩郡,卻隻字未提我國出兵後對衛國土地所求。按此等說法,倘若長孫索取德康、原山兩郡,我國出兵豈不白給長孫做了嫁衣。
而眼下衛國甲士逾百萬,精銳數十萬,我鹹軍不足其三分之一,我國單獨出兵無異於以卵擊石,更何況還隔著思水江,臣以為風險太大,甭說是三地,即便讓予我國一郡,也斷無與衛國開戰的道理,還請大王明鑑。”
“嗯,諾卿言之有理。”鹹王點頭表示肯定,又問高勳:“高卿,你意下如何?”
“啟稟大王,臣以為此事當慎重,衛國與我簽有修好國書,鹹國無故撕毀兩國協議,日後勢必遭致各國忌憚。再者衛國勢大力強,恐非我國所能獨御,我國即便要出兵,也因與他國相約一起出兵。此信之中確實破綻百出,不足為信,應向長孫國主再次確認衛地的分割。”
“那長孫只讓予寡人三地,合適嗎?”
鹹王追問,高勳繼續說:
“大王,我國並非與長孫交戰,長孫既已讓出三地,可表其誠意。若是再求,這恐怕有些不妥。進一步說,有朝一日擊敗了衛國,從衛國得到的土地遠比三地多得多,當此共敵之前,臣以為兩國應同舟共濟共御暴強。”
高勳言畢,鹹王未做回覆,但臉上表情很能說明一切,下刻看向趙遜,這時太子上前說道:
“父王,兒臣有話說。”
鹹王轉過目光看向太子問:
“太子有何話講。”
“回父王,兒臣不贊同出兵。”
“哦,為何!”鹹王樂見有人反對,尤其是太子反對的效果會更好。
“啟稟父王,衛國軍力強盛人口眾多,而我國兵戈雖利,人口卻僅為衛國三成,長期作戰,即便會同他國一起出兵,長期久戰對我國並不利,有損民力,更有損財力。
眼下我國普遍實行撫卹制,死傷一人少則十幾貫,多則幾十貫,與衛國交戰必為惡戰,傷亡數萬乃至十數萬都有可能,屆時僅撫卹所需錢款將以數百萬上千萬計,僅此一項支出,便足以令府庫傾家蕩產,因此兒臣反對出兵。”
太子事先已從西寰枕邊聽到了風聲,私下表明瞭晉國不可能出兵的意願。站在太子立場上,此時鹹國如日中天國力日漸強盛,與龐然大物衛國開戰,很難說能取得更為輝煌的勝利,如果失敗,他登基後接手的會是個燙手山芋,甚至是爛攤子。
更別說鹹國單獨出兵,按常理而言幾乎沒有太大的勝算。
而西寰意在拖延鹹國出兵,而好讓歧國晉軍提前進入戰備,讓鹹國吸引衛國火力。
太子提出反對的理由也並非沒有道理,鹹國實行普遍撫卹制度,死傷十幾萬人的直接撫卹費用超過一千萬,間接撫卹略少,摺合勞動力損失產生的經濟損失,實際的經濟損失要大得多。但這是理論上的損失,正如當年盧賈算的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