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過後,姍姍趕到中廳,盧賈在府中下人伺候下悠然的享用著茶點,見百里燕先生,其立身上前恭敬行了一禮
“衛國使節盧賈拜見永興侯。”
百里燕不卑不亢從容淡定,鼓足了中氣接話說
“盧使免禮,不知閣下今日前來有何指教啊。”
“永興侯乃當世之英雄豪傑,盧某此來是為永興侯一世明英而來。”
“哦……”
百里燕捻著短鬚轉著眼珠,心中不禁暗道“這貨難道就想以三寸不爛之舌給自己帶一頂高帽子就想賄賂他?”
掩飾去臉上片刻的猶豫,百里燕淡然笑道
“本侯倒是想聽聽,本侯的一世英名怎麼就岌岌可危了。”
“呵呵,永興侯威名蓋世,天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金雪狄人也得敬侯爺三分也不假,然侯爺卻不知三柄利劍懸於頭上,只要一柄利劍落下,侯爺一世英名便毀於一旦,侯爺難道不察嗎。”
“那盧使說說,倒底是哪三柄利劍懸在本侯頭顱之上,眾人均未見,而唯閣下能窺,本侯洗耳恭聽。”
“其一,過去數十年間,貴國戰事連年男丁銳減,而我衛國雖歷南境與討賊兩戰,然卻未傷及元氣,歷經數年修生養息,而今軍力強盛。鹹國雖強,然人口卻是我衛國三分之一,戰旅不及我三分之一,如今欣欣向榮一派祥和,鹹國若舉全國之力與我衛國死戰,結果至多是兩敗俱傷,鹹國佔不到太多便宜。
於我衛國而言,一敗又何妨,而鹹國養精蓄銳數年,國內男丁尚未恢復元氣,只為替長孫賣命,而拼的精光,這值得嗎。
退一步而言,鹹國即便勝了,割走我衛國幾塊土地卻要數十萬精壯陪葬,這值得嗎,長孫國不會謝你,晉國亦不會謝你。若是輸了,晉國與志國小人翻臉拔刀相向,你永興侯一世英名豈非毀於一旦。”
“本侯大概聽懂,盧使是想說,如若我鹹國出兵,衛國現在已將長孫重創,因此衛國此事抽兵東進,長孫反會見按兵不動,坐視衛國於我鹹國兩敗俱傷是嗎。”
“難道不是嗎,難道永興侯以為,長孫國百萬兵馬能是我五十萬衛軍的敵手。”
百里燕故作為難的撓了撓頭,臉上頗顯得無奈。
按說一百萬打五十萬,同等技術條件下,怎麼打,一百萬也不能輸給五十萬。但長孫國就是這麼個奇葩的過度,此番攻打長孫的衛軍多達近七十萬,以五十萬全線出擊其實還是多了,三十萬人各個擊破,就能吊打長孫軍。說是五十萬,盧賈還是非常謹慎的。
若著眼於同等時空技術條件下,不考慮將帥能力,鹹軍冷兵器戰力與衛國相當,衛國計算鹹國戰力絕不可能超出當下的技術範疇,故而衛人並不清楚鹹軍真正的技術實力。
單純以衛人的戰略判斷,鹹國小打小鬧,沒有便宜可佔,如果全面衝突,多半是兩敗俱傷。這個力量對比分析並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衛國人並不清楚鹹國的真實情況,所以他們打錯了算盤。
鹹國根本無需戰爭動員,只以二十萬人從甘府出擊,便可將其一支衛軍主力輕鬆擊潰,一路向西橫掃,衛國人能做的只有撒丫子逃命。
不過盧賈有一件事說對了,鹹國的壯年男丁確實少得多。
不計自晉軍入侵之前,黑巾橫行鹹國十餘年間,因戰因災因病以及失蹤等,鹹國損失人口逾兩百萬。其中青壯年丁損失最大不假,十四歲以下的男童女童死亡率其實是最高的。以至於今日鹹國三十五至四十五與十五至二十五歲兩個年齡層的男丁是嚴重斷層的。
不計當年奪取四郡移入和補入的人口,鹹國本土最大的受益者是盛元632633年之後出生的人口,到今天也不過才十四歲,要等他們成為勞力,並生兒育女恢復人口斷層,需要二十年至二十五年。
如果現在開戰,按衛國的設計是大量殺傷鹹國參軍青壯年,即便衛國不能取勝,鹹國其實也是敗了,因為衛國人口基數大,加之三十年間沒怎麼傷筋動骨,其少了三五十萬青壯年,隨時可以補充,儘管將造成嚴重的內政問題,但衛國奴隸制的制度還是有巨大的人口損失優勢的,其較低的社會生存指數,讓衛國社會對人員傷亡的敏感度度低得多。
相比於鹹國少了三五十萬青壯,影響的不僅僅是經濟,現行的撫卹和政治制度,足以令全國經濟崩盤,已經開化的社會風氣產生的輿論壓力隨時可能形成國內反戰叛亂,甚至面臨晉國和志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