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沒有參與中品棉布競價,主要還是瑞田只產上等優質棉布,庫存也只有上等棉布,中等和下等棉布,以及全部的麻布市場都讓給了民間散戶和個體戶。儘管瑞田產棉布成本略低,但售價還是高於鹹國本國產中下等棉布價格,讓普通民戶和個體私有商也能有一口飯吃。
上等棉布與中下等棉布最大區別是織線細密度,上好的棉布紡出的棉紗均勻粗細適中,織出的經緯線網勻稱,貼之肌膚不會感到扎人。中下等棉布反之,不僅感觀粗糙,肌膚接觸之下有麥芒的扎人感。
市場有市場自身的供給需求平衡,國家如果全部包辦,十分的不合理。透過高階市場的和新技術開發,逐步推進市場轉型升級,讓市場消費能力跟隨商品一起升級,才是良性的迴圈。
瑞田控制的織布紡紗擁有效率最高的先進織機,若干年後機器紡織得以普及,織出更好的棉布,這些現在先進的織機術則可淘汰給民間市場,繼續生產供應現在的上等棉布,淘汰現在的中下等棉布,進而形成迭代更新,推進市場的轉型發展,讓各個消費群體都能受益。
中等品競價持續了三天,競價最為激烈當屬中原傳統皮毛,晉、志、衛、徐、宋五國強勢出手,共計成交約合七十五萬寸銀的皮毛。
上等品交易就沒那麼多羅嗦了,除了少數商品的重疊,各國特產各有優勢,歧國產的膠漆、染料,陳國的薰香料、燕國的沉香、梁國的玳瑁、晉國的瑪瑙翡翠、長孫的玉石、志國的琥珀、石斛、山參,宋、徐兩國的上等皮貨等,都是金雪狄人需求的奢侈品,甚至歧國膠漆也出人意料的入選上等品,小賺了一筆。
鹹國主要競爭的是上等絲綢、棉布與玉石、茶葉。
長孫國本為玉石最大開採國,十年前鹹國還需要高價進口,如今被鹹國反超,長孫除了礦種比鹹國多之外,其成本和產量均不如鹹國。茶葉大致也是如此,各國茶葉開放度遠不及鹹國,鹹國由此茶葉產量逐年增加。
金雪狄人十六年前北伐千嶽山,投放攜帶瀝血病屍體,致使聯軍冬季春出因缺乏維生素而大敗,至此聯軍陸續從中原腹地調集茶葉,以供冬季飲用,減輕瀝血病之危害。
金雪狄人同樣也面臨瀝血病的困擾,他們的措施是秋季大量儲存水果,釀製果酒和果酸用於飲用,以便在冬季蔬菜匱乏時食用,茶葉的出現無疑又多了一種新的嘗試,由此茶葉正式成為對外貿易的商品。
上等奢侈品交易的總額鹹國佔了半壁江山,僅棉布與上等絲綢兩項拿到摺合三百七十餘萬寸銀的金銀幣,這其中還不包括不在競價範圍之內的珍珠、肥皂、金毛蠶、望遠鏡、透鏡、高階藥品、工業品等商品。
交易持續兩天,有人歡喜有人愁,衛國不出所料的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攏共只得不到二十萬寸銀的金銀幣。
至五月二十八日,議賢館閉關三日修整,三日後再開,競價進入第一階段第二部分。
總計七天的交易,與其說讓諸侯賺得盆滿缽滿,不如說是大開了眼界,前所未有見識了金雪狄人的富庶,前後七天總計成交的賬面金額摺合寸銀,一千五百六十餘萬。當年南征所獲的贖金,金銀總額最後摺合也不過如此。
七天的交易達到一千五百六十餘萬,不僅是開了歷史先河,更是創下中原有史以來最大一筆貴金屬貿易。
二十八日當天下午,鹹王宮百靈園,鹹王拿著剛剛整理到手的交易清單逐字細看,喜悅之色溢於言表。
“真沒想到啊,金雪狄人出手竟如此闊綽,看來還是寡人低估了他們。”
“大王所言極是。”百里燕道,接著又說:“穆尼此番交易確實手筆很大,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是金雪狄人瘟疫橫行急需草藥,其不敢怠慢,因此只能花費重金買平安,以免被各國刁難,而且即便如此,也未能避免被訛詐。
其二,臣當年曾有說過,金雪狄人金銀之多超乎想象,他們的金銀礦石無不裸露於地面之上,甚至採集的金銀不需煉製就能有赤足金的成色。他們貴族富人所用之餐食用具多以金銀打造,一個縣城的府庫的金銀,足抵得上我中原一座人口二十萬的城池的總額。
加之千年以來,其本土從未遭外敵入侵,積年累月所攢金銀數量之巨可見一斑。
而我鹹國三十年前,即便是承平時期,一年拋去開支,所能積攢的金銀不過才三四萬,遭逢天災人禍,更是分文沒有還得倒貼。而今七天交易賺得四百八九十萬寸銀,換做是三十年前,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
鹹國七天交易,共計獲得摺合五百八十七萬寸銀的金銀幣,相當於三十年前一百五十年結餘金銀積累的總量,所獲之多,利潤之豐厚,難以用經濟尺度衡量。
“愛卿,這些金銀何時能夠運抵?”
“估計最快也要兩月,期間還要競價金雪狄人的商品,因此眼下還不是最終到賬的金銀。”
穆尼把金銀都留在了千嶽山以南,此番所得交易都是賬面資金,所有成交貨物都將運往鹹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因此百里燕並未拿到一分錢。但鹹王卻已經開始琢磨打算如何分配這筆資金:
“愛卿,最終交易,我鹹國能得多少金銀?”
“回大王,眼下交易的只是名錄之內的商品,穆尼那邊已明確交底與臣,他們還會交易珍珠、肥皂、瓷器、玻璃、金毛蠶絲綢與其他我國新式商品,但尚不知總額幾何。
除此之外,臣打算從穆尼手中購買皮貨、香料、蜂蜜、山貨、珠寶、象牙、名貴藥材等,最終到手的金銀確實很難說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