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帝國行> 第631章 神機醫聖宗伯泰(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1章 神機醫聖宗伯泰(1) (1 / 3)

最後還是錢的問題,永興城建立之後,貨物產出量極大,並沒有虧本生意。但御客化緣之後,永興城長期虧本,虧得異常慘重,此外塾堂辦起來後,又是一大塊支出。

各年齡段學員、學徒,從最初的八百多人暴增至每年三千多人,六年積累下來,六年間畢業和在讀的小兩萬人,每人免費食宿,每月花銷都不少,這還不算教書先生和砡工派的工資。

說道砡工派,不得不說是中原巨大的損失,因黑巾軍東侵梁國北部,攻入砡工派總堂。砡工派位於長孫和梁國間的總堂大量裝置無法遷徙,最後毀於一旦。巨量精華付之一炬,不禁令人扼腕痛惜。

砡工派逃入梁國後,梁國戰事吃緊,又只得繼續東逃,想去衛國避難,因早年敲衛國竹槓太甚,衛國提出五十萬寸銀的避難費,嚇得砡工派望而卻步,只怕是去了衛國最後連骨頭渣都化了。

於是砡工派一部返回梁國,一部前往御客總部和長孫國,另一部分散到了鹹國賺取外快。因此為了供養這批砡工派大師,百里燕府上沒少支出。

離開趙遜府上,百里燕馬不停蹄的又去丁肅府中瞭解情況。

丁肅從西海諸國回國後,一直守在鹹國經略志國、宋國、徐國生意,因晉國對鹹國商人課以重稅,鹹國商人在晉國很難生存。

衛國以及西海諸國在南境開戰後,提高了進出關稅和港口補給價格,從西海運貨回鹹國,靠一次港交一次錢,利潤被盤剝的所剩無幾,外來商品輸入鹹國後價格奇高,只虧不賺。

丁肅專營志國、宋國、徐國,從此前經營鹹國土特產,轉向永興城進貨,還從百里燕府中弄到了火鹼銷售權。

火鹼的用途廣泛,但在工業化生產之前,土法制鹼量少價貴,甚至仍使用稻草灰和其他礦物天然鹼,作為鹼的來源效率很低。

得益於鹹國產芒硝,芒硝制鹼在地球上是非常古老的配方,當下卻是未見有,顯然早期的化學多數來自於偶然,而芒硝製取火鹼工藝並不簡單。

用芒硝只可先間接製取純鹼,在用純鹼制火鹼,火鹼既是製作肥皂的原料,用時也用於皮革、冶金、洗棉等領域,用途非常廣泛,而配方工藝一直由劉灶父子掌握,由於火鹼需求量極大,丁肅這幾年賺的盆滿缽滿。

下午回了趟府上,取了衣服和銀兩,百里燕攜蔣傑騎馬,趕赴永興城,此時孰弱孰強高下立判。

飛羽的速度著實驚人,當年從陔陵前往永興,最快的馬緊趕慢趕也得大半天,甚至一天。如今只需一半不到時間,速度堪稱當下的特快列車。

永興城幾年間城外已經是發展出大量工坊、風車、水車,一派欣欣向榮之色。

趙家六姓主政數年間,用工數量已是擴充了一倍,鐵爐現在都是清一色五百斤級,還弄出了千斤爐,十分了得。

長孫國訛詐鹹王,也曾指明要永興城千斤鐵爐技術,顯然是想用來鑄炮的。

入城天色將黑,百里燕先去了治所,見到了趙矩父子瞭解詳情,隨後又馬不停蹄連夜拜訪了砡工派左門大師程濟源。

砡工派逃入鹹國分支,以左門大師程濟源為首,連同家屬和早年齊墨父子、朱明、上官釗、劉鄲等的兩批使團在內,共計是四萬七千多人。

左門是砡工派中一個總分支,與之相對的是右門,左右兩門所有分支門類你有的我也有,根本不同在於兩者互為競爭關係,此消彼長,以促進技術發展,掌門坐鎮兩者間,主持日常事務。

逃亡鹹國的左門砡工派並非全部,逃入鹹國的只是左門一部和家眷子女、隨附人員、親朋好友等等,其餘成員都留在長孫國和梁國,與右門繼續維持局面,以免被某些勢力連鍋端掉。

鹹國作為小國,能得到砡工派左門掌門的青睞,除了一時病急亂投醫,和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永興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技術生命力。

熱氣球、望遠鏡、指南針、風水車工坊普及、造船技術革新、銅活字印刷的出現,極大的刺激了砡工派新學派誕生,加之與百里燕的良好合作關係,以及伍算大師的淵源,砡工派有太多理由不能忽視小小的鹹國。

當然,光這些還沒用,歸根到底得有強大的國防,震懾住外寇,撐起穩定的政治局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