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濤原本指望韓合將鼎煬侯拖在杜陽城下耗死鹹軍,同時以十萬水軍北上與鹹軍水軍主力決戰,奪取望親江水面控制權,結果反被鹹軍給殺了個潰不成軍,損兵折將三萬多人,鹹軍僅以兩千多人微末代價奪取晉軍大量戰船。
這也正應了當年伍算替晉王督造戰船時撂下的話,此戰歸根到底,是水軍大都督指揮不利,晉王用人不當導致的慘敗。
事實證明,伍算的戰船堅固耐用,即便鑿穿也不會沉沒,實戰中連鹹軍都甚為驚懼,以至於鹹軍不敢接舷登船,只能以快船火攻,同築壩淤塞小河,而後將晉軍大船誘至小河入江口,以大水襲擊,一舉將晉軍大船衝的七葷八素無法佈陣,最後一舉殲滅晉軍水軍前鋒,並奪走戰船。
至此,晉軍水師稱霸望親江的戰略基本落空,十萬尚且打不過,六萬多人打五萬,更打不過。
眼見晉王急於結束戰事,範濤突然想起公叔闊身前留下的三個錦囊。
“大王,公叔丞相生前曾有三個錦囊託於大王,其一便與鹹國有關,大王為何不拆來一看。”
“嘶……”晉王心中一亮:“對,是有此事!”
晉王命人取來自己的密匣,公叔闊授予的三個錦囊便在其中,其中第一計便是與鹹國有關。
開啟第一個錦囊,內容如下:
“大王,老臣心知命不久矣,故留此錦囊以防不測。
老臣以為,攻鹹一戰定然不順,其一鹹將魏旦乃鹹國名將,雖不敵志國公良氏,卻非我軍可匹敵。故若攻鹹,必遭魏旦反擊,大王不可輕敵冒進,務必令魏旦出戰而後聚兵滅之,萬萬不可以堂堂之陣正面交戰。
其二,鹹國久戰雖弱,卻飽受志國、長孫塗炭,其民風甚烈,不戰則已,戰則必至最後一兵一卒,故切記與之久戰傷及晉國國本,若萬不得已久拖不決,大王可以西寰公主嫁與鹹王太子為正室,換取鹹國對喪土之妥協,同時許以空口實惠,以安其心。”
通讀全文,晉王一息長嘆:
“公叔相國深謀遠慮,乃朝中群臣所不及,寡人有負相國,有負相國啊……”
“大王,公叔相國料事如神,定下此計亦是長久之計,眼下江東寸土得失事小,若西寰公主入閣鹹國,鹹國日後定為我晉國囊中之物。”
晉王猶豫不決,思索良久又問:
“範卿以為,此計可成?”
“此計可成。”範濤肯定道:“大王可以合池為界,以西仍為鹹國所有,以東則以聘禮之名納入晉土。”
“若是鹹國不從呢?”
“鹹國國力日微,怕是拖不過三個月,此時我王以姻盟之儀與鹹國修好,並許以實惠,鹹國定然答應我王所求。”
晉王膝下育有三子二女,其中西寰公主姒楓從小師從公叔闊,經公叔闊調教,此女子外柔內剛聰慧過人,頗有手段。但是晉王重男輕女,更看重三個兒子,因此長女已經遠嫁梁國,以博取梁國名義上的冊封,二女西寰公主閨中待嫁尚無著落。
公叔闊以西寰公主入閣鹹國,意在以西寰公主鉗制鹹國朝政,待鹹王歸天,太子登基,以羈縻之法將廢除鹹王,而後整個鹹國併入晉國。
當然,鹹國若是不從,亦或晉軍已經攻佔江東,公叔闊此計當然也就無用武之地。但鹹國與晉國持久對峙,鹹國國力不堪重負,當此關頭列強更願意隔岸觀火,讓鹹國空耗晉國實力。鹹國外無救兵內無糧草,久戰之下毫無勝算。
此時晉王以軍威壓服鹹國,鹹國只能妥協,不妥協,再拖三個月又何妨,到時鹹國只能輸的更慘,現在好歹能體面些的以“聘禮”名義,承認晉國佔有江東鹹國領土的既成事實,以平息戰端。
西寰公主入閣鹹國的同時,晉王許以維護鹹國獨立的名義,迫鹹國城下姻盟,至於履不履行協議,解釋權全在晉國。
但此一時彼一時,公叔闊即便神人降臨,也算不到姒昌被鹹軍所俘,範濤估計光以軍威壓服鹹國妥協接受這樁婚姻,還不足以令鹹國徹底死心,於是又獻一計:
“我王,公叔丞相設下此計並未料到三世子被俘,以眼下局勢怕是難以令鹹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