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敬一口回絕,連帶怒斥了百里燕(既魏賢),百里燕氣的眼前幾乎拉黑。
什麼叫戰場變數無窮,一切的軍事預判都建立在邏輯推演的基礎之上。一旦確定了“邏輯因素”,並由此推匯出有關結果,最後根據外部資訊和邏輯可行性,確立可能性最大的,效率最高的結果。
眼下韓合肥城丟失,就是傻子也不能讓鼎煬侯那八萬人完好無損的跟趙遜會師,鐵定是要先重創鼎煬侯,而後在殲滅趙遜這一路人馬,來個分而治之。
這麼簡單的道理,到了這位大都督陸敬的腦子裡,居然成了我怎麼知道韓合怎麼想的,這不是韓合怎麼想,是他沒得選。
當然,這些道理百里燕都懂,問題是陸敬他好像不懂,是他不懂,還是文化水平低,不能理解戰場動態推演。這世上哪個計謀不是建立在邏輯推演基礎上達成的結果,能是一拍腦袋蹦出來的金花生嗎。
想到這裡,百里燕據理力爭:
“陸將軍……”
豈料剛一出口,這位吹鬍子瞪眼一聲斷喝:
“住口,你這小小校軍郎,安敢妄議軍機,還不退下!”
此時趙遜左手砸在案上:
“陸敬將軍!”他臉色一沉:“魏賢幾次三番救我軍於危難,皆未有失,若不是將軍不去攻佔合池,我軍也無需與晉軍正面一戰,眼下我援兵即便與鼎煬侯會師,充其量不過十二萬人,倘若三日後再抵駭穗,鼎煬侯麾下焉還有八萬人,屆時怕是兩軍相加,已不足十萬。
比之晉軍,我軍既無兵力優勢,亦無軍械優勢,將軍要我鹹軍如何與晉軍一戰!”
“死戰不退!”
陸敬說的硬氣,再濃縮總結一下就是兩個字,死磕!
真不知道是陸敬腦子裡塞了石頭,還是不知道什麼叫戰機,愣是回絕了趙遜,轉身衝出了中軍帳。
這時帳內一片死寂,百里燕、趙遜都沒說話。
趙遜心想,鹹軍危矣,百里燕則更悲觀,鹹國恐怕經此一戰,今後再難有收復江東全土的可能,哪怕是今年慘勝了晉軍,晉軍也還佔著大半鹹國江東土地,一旦晉軍緩過力氣捲土重來,怕是鹹國拖也得活活拖死。
看來書讀多了害人,這書讀的太少,也害人不淺吶!
帳內沉寂良久,百里燕緩過神來說:
“趙將軍,為今之計還是派人前去知會肥城、尹秧二城,速速徵調郎中、草藥。怕是決戰之時,我軍傷亡絕不會小。”
話音落下,趙遜沒有說話,只是抬了抬手,示意百里燕退下。也許他趙遜知道,魏旦死後,鹹國再無良將可堪大任。
陸敬的事讓百里燕聯想許多,很多時候責任並不完全在軍事主官,與時下的風氣、教育、認知以及整體的環境氛圍都有關。
試想早年的春秋戰國,兵聖孫子橫空出世之前,世人哪一個不是對陰謀詭計唾棄至極,結果列國群雄大打堂堂之陣,非但解決不了問題,結果還徒增性命。
如今的時下大多如此,所謂用計,也得顧及顏面和名聲,哪怕魏旦、韓合這等名將,哪一計有百里燕的狠毒,一計也沒有。
所謂兵者,定是詭道,哪有不使奸耍滑極盡手段的道理,都要是仗仗打堂堂之陣,拼國力廝殺,小國不早被大國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