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昌的意外染病,讓原本不打算退兵的韓合不得不考慮退兵。
畢竟死了誰,也不能死了晉王兒子,死了誰,也沒晉王兒子重要。於是當天夜裡,韓合命人率先將姒昌運往肥城,然後謀求退兵。
第二天,尹秧城內霍亂有所蔓延,主要是昨天接觸染病士卒的幾十個人,或多或少出現腹瀉。由於喝了黃連水,腹瀉來症狀較輕,比之一發即死的重症,輕度霍亂致病慢,搶救及時治癒率較高。
但仍然缺醫少藥嚴重,光喝黃連水、藿香水無法根治,很大程度上只能聽天由命。
大概兩天後,百里燕自己病倒,出現輕度腹瀉,尿量減少等症狀。趙遜在城牆的堅守,極大震懾了晉軍,晉軍在發病後的第四天陸續開始拔營。
由於病亡暴斃人數實在太多,發病太快,大量屍體、重症無法帶走,只得就地遺棄一走了之。訊息傳到百里燕(既魏賢)這裡,他拄著長槍來到城上:
“趙將軍,晉軍雖撤,仍需防範韓合用詐,趁我軍不備,偷襲於我。”
“此事本將已有安排,你也將息幾日,別誤了性命。”
趙遜此時更像個父親,像父親一樣看著自己的兒子……
晉軍一路退兵頗為不順,稀稀拉拉數千人因病掉隊,數日後最終活著回到肥城的沒超過五萬。至此,尹秧城一戰,晉軍因戰因病續死了三四萬人,加上前番運回傷兵兩萬餘人,晉軍主力損失過半。
就在晉軍撤走不久,鹹國江東、晉國北地大範圍爆發霍亂,尹秧城控制及時,處置得當,霍亂得以控制,百里燕病情在數日後有所好轉。
而與此同時,尹秧城攻城受挫的訊息一而再,再而三傳回晉國平湯城,晉王聞訊起初不以為然,由於忙於公叔闊舉喪,晉王並未予以重視,直到得報韓合因病撤兵,且損失近五萬人,仍沒奪取尹秧城,晉王終於惱羞成怒。
當天中,晉王宮經略宮內殿,晉王召範濤密議。
之所以是密議,是公叔闊剛死,丞相之位懸空,現在又遭逢大敗,晉王威信勢必受挫,如此就等於慫恿權臣趁機逼宮。
召見範濤就是向其問計,如何擺平非議和此次尹秧城失利。
“愛卿,眼下戰事失利,韓合推說乃瘟病所致,以你之見,這小小尹秧城,為何圍攻月餘不下。”
“大王,此前接連來信,韓合已經言明在先,尹秧城內鹹軍守軍一萬三千之眾,我軍強攻勢必傷亡巨大。僅僅圍城第一天試探,韓合便遭鹹軍之暗算,陣亡四千餘人,傷兩千多。此乃前所未有之敗績。此前任何一戰,皆未有如此大敗,可見鹹軍坐鎮之人絕非等閒。
此後又聞鹹軍主將趙遜帳下有校軍郎魏賢此人出謀劃策,我軍強攻之下鹹軍仍能堅守,由此可見,尹秧城難破,便在魏賢此人。若非鹹國內廷不睦,相國公孫嶽低能,怕是鹹軍十多日前便過江,若是再逢我軍瘟病蔓延,我軍豈非大敗。”
“既如此,眼下韓合退守肥城損兵五萬,如此敗仗,寡人何以服眾。”
“大王,尹秧城守軍甚多,強攻之下我軍豈能沒有傷亡。依臣之見,韓合將軍所言絕非沒有道理,陣亡者十之四五死於瘟病,如此算來,韓合此戰並不算敗。大王倘若網開一面,此戰全可歸罪於瘟病。”
“但瘟病一事,實乃寡人當初疏失,寡人如何向臣民交代。”晉王自責道。
“大王,天下臣民皆大王之臣民,大王豈能有過。瘟病一事應當問責蔡城太守,若非蔡城瘟病蔓延,豈能傳入各地。”
範濤建議讓蔡城太守背這個黑鍋,治蔡城太守翫忽職守之罪。晉王卻頗為擔心,他說:
“如此怕是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