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帝國行> 第7章 仙人指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章 仙人指路 (2 / 3)

百里燕故作憂色,何寬果決說道:

“世子福大命大,豈能是人言所能限量。如若世子信得過老夫,老夫定當嚴守秘密,不負大王重託。”

見何寬信以為真,百里燕暗鬆口氣。

有些事情假託化外高人,或者天神、神仙還是挺管用的。尤其是事物反差過大,又缺乏科學意識,以假託神鬼之說矇蔽世人,往往還是挺管用的。

之後又從何寬處問得不少情況,不少是關於歧國。據何寬所言,歧國人口約三百二十萬左右,都城信業,常備軍十八萬左右。

大規模的常備軍,對於這麼點人口的國家而言有些多,因為生產力低,還揹著衛國的進貢,差不多就是十七到十八個人,要保障一個當兵的吃飯、穿衣的開銷。

且這年頭實行耕戰合一,非戰即耕的全民皆兵的軍制,十八萬是戰前常備軍水品。凡男子年滿十四歲,還是虛歲,就要登記造冊。除了王公貴族士大夫,少量讀書人、工匠、郎中和門派子弟可以享有特權免除勞役、兵役外,其他社會各個階層都必須無條件投入戰爭。

老百姓一輩子就幹三件事,耕、戰和生兒育女,和平時期耕作勞動生兒育女,或者服勞役、徭役。戰爭時年滿十六歲以上者,根據戰爭進度,各地分批抽調人力上前線,充當支前民工運糧或充軍。

戰爭至慘烈程度,包括三十歲以上,且生育子嗣的婦女,也得承擔勞役和民夫。當然,如果連婦女都輪到充入民夫,這個國家基本上也就完了。

歧國曆史上發動最大的一次戰役,動用了五十八萬人上前線,相當於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國周代以及春秋早期,軍隊主要都是貴族,只有貴族才能當兵打仗。貴族也是爹孃養的,人口不佔多數,打幾丈就沒了,尤其是到了戰國,動不動就是舉全國之力一戰,貴族力量明顯不足,於是向下發展,進入全民皆兵的時代。

所以到了秦朝一統中國,秦國人口不過三百萬,但動不動就能徵發六七十萬的軍隊,實際上這麵包括了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所有健壯男丁上前線,其中相當一部分用在了後勤轉運。

殘酷時期,後勤也得上前線充數,後方的重體力勞動全部轉嫁到了國內留種的男丁和婦女身上,眼下這個時代大致上處於這個時期。

據何寬所言,最近一次大舉暴兵的戰爭發生於盛元559年中原大戰,孫國徵發軍隊一百二十萬,民夫超過五百萬,跟志國打了兩年,最後人死了不少,土地一塊也沒打下來,原因還是糧食。

這麼多人光打仗吃糧,不生產,吃的糧食都是幾年乃至十幾年囤積的軍糧,敗家君主的可能連賑災糧都能吃掉,久拖不決肯定耗不起。

聽了半晌,藏書閣外軍士突然來報,歧國使者張奇到了。

“何伯,張使此人如何?”

“張使為大王所信賴,世子大可放心。”

“哦……那就隨我前去一探。”

百里燕動身前往,心裡其實沒底。

根據歷史經驗,這個年頭外放的使者,經常發生被收買,或者利誘而變節出賣母國的情況,尤其是這年頭通訊訊息不暢,外交制度不完善,這邊把國家賣了,國內甚至還不知道。

有甚者有的外住使者被別過挖了牆角,反過來被派往母國遊說母國投降割地,如此事件歷史上多如牛毛不甚列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