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在東甌方向大張旗鼓,打出要擊滅閩越,為使者復仇的旗號。
黑色的秦旗遮天蔽日,沿著海岸線的近海區域也有秦軍龐大的舟師出沒,看上去聲勢十分浩大。
越人被秦軍的舉動吸引,都認為秦軍這次的主攻方向就是東甌一線。
至於西北方向,秦將馮無擇雖然開鑿了山道。但從那個方向進入閩地需要穿過武夷山,道路陡峭,十分不便,遠不如從地勢較為平坦的東甌一線發動進攻。
加上越人斥候在戰爭開始時沒有在武夷山附近發現秦軍活動的蹤跡,所以阿屠骨經過判斷後,認為敵在東甌。
他果斷帶著手下南越三部的勇士,和閩越大部分族人前往東甌方向迎敵。
至於武夷山附近的佈防,則交給了幾個生活在彼處的閩越部落。
戰爭剛開始,東甌方向的秦軍一路長驅直入,行進速度很快,直到其興軍遭遇了南越馬蜂部的突襲。
秦人在發現越人的蹤跡後,立刻就改變了戰術,他們放緩了前進的步伐。
其步卒行進速度每日只有五里左右,秦卒沿途砍伐樹木擴寬道路的同時,還不時做出焚燒山林的舉動,減少被越人埋伏的可能。
這看上去就是一副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的模樣。
行軍速度變慢了,秦軍士卒就能夠保持更多的精力,前後軍之間距離也不會隔得太遠。
加上有穿雲箭的相互呼應援助,一軍遇襲,前後友軍立刻相救,使得越人想要再突襲秦軍就變得十分困難了。
畢竟他們在上一次戰爭中能夠屢屢突襲秦軍得手,正是藉著叢林的環境,一支一支的將秦軍吞掉。
越人不怕秦人打閃電戰,怕的就是這種像烏龜一樣,一步步往前爬行,絲毫不給偷襲的破綻和機會。
“哼,我就不信你們能這樣一直爬到閩江去。只要你們的軍隊拉長了,總有我得手的機會。”
阿屠骨在憤怒中還保留著一絲屬於獵人的智慧,仔細搜尋著秦軍露出的破綻。
正因為秦軍這一次的打法非常穩健,讓他覺得秦人的主攻方向就在此處,對於另一側的武夷山沒有上心。
直到秦歷十二月初的時候,一個驚人的訊息從彼處傳來。
“什麼!秦人的大軍從武夷山中鑽了出來,附近的閩越三部盡數歸降了他們?”
阿屠骨大吃一驚。
根據逃過來的越人稟報,翻武夷山過來的秦軍數量很多,足有好幾萬人,打著秦國將軍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