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後的第一次大朝會結束,整個咸陽城都轟動了。一王腰斬,一王棄市。
這事情十分驚人,如果放到以前,一定會引起數秦人的關注和議論。但如今,除了一些人拿來當做漿餘飯後的談資外,其他秦人盡數將心思放到了另一件大事上。
議帝號!當秦王政大朝會上下達議帝號詔的時候。為大王商議帝號,就成了當今咸陽,乃至整個關中,整個秦國天下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資格為大王商議帝號的諸位公卿貴族、議郎、博士或是埋頭苦思,或是翻古籍典藏,妄圖從古老的簡牘中為大王找出一個比尊貴的帝號。
如果自己想出的帝號被大王所採用。那不僅是簡帝心,更將名垂千古,讓萬世秦人都知道,這個偉大的帝號出自於誰的口。
這事情的利益之大,足以讓眾多臣僚雙眼發紅,為此攪動腦汁,苦思冥想。
李府中。廷尉李斯高坐主位,他的桉前擺著一盤烤的金黃酥脆的麥餅,旁邊則是剝好了的橘子和用豆盛放的醬。
李斯伸手捏了一瓣橘子,先醬裡沾了沾,放入口中。另一隻手則抄起麥餅啃了一口,感受著三種食物嘴裡混合的美妙滋味,他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
下首,坐著他的兩個兒子李由和李於。兩人此刻正為大王議帝號之事各抒己見。
“周統衰落,有五霸迭出。”
“霸者,霸諸侯,匡天下,威名更勝天子。昔日秦有穆公,霸於西戎。之後又有七國相鬥,混戰不已,爭霸天下。所謂爭霸,爭的就是這個霸主之霸。”
“如今,秦行霸道,平一宇內。既然是為了爭霸,那就不如以霸為名,稱作‘霸帝’如何?”李由沉聲開口,面容剛毅,目光炯炯,首先提出了他對大王的帝號之見。
“霸帝?”旁側,李於皺了皺眉,搖頭道:“兄長所說看似有理,然霸者,乃是昔日之‘伯’也。方伯之名,位居於天子之下,以霸為帝號,恐怕不足以顯示大王的尊貴,且有被周代之天子所壓。”
“以吾之見,秦之先,雖有穆公為霸,然中道衰落,公室內亂,連敗於魏國之手。直到商君入秦,秦行法治,方才一改頹勢,雄霸七國,東出兼併天下。”
“若法,則秦不興。”說到這裡,李於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笑道:“所以不如便叫做‘法帝’如何,如此也可昭顯我秦國乃是法治之國?父親,你以為怎樣?”李於神采奕奕,一臉期待的看著李斯。
“法帝?”主位上的李斯聽到自家中子想出來的名號,眼皮勐跳,差點被嘴裡的麥餅給噎住了。
相比於長子李由愛好軍爭,願意上沙場征戰立功,博求軍功富貴。他這中子李於,則是和他一樣,喜好刑名之學,的是法家經典,走的也是法家之路。
所以李於提出
“法帝”之名,便是有著小心思其中。李斯不由搖了搖頭。這小子腦子轉的快,但還是太年輕了。
“法帝”之名一出,就讓人一眼看出他心裡的打算。法帝。法居於帝之上,那豈是大王能夠允許的?
秦雖以法而強國,但如今秦王卻不一定只用法家之徒。法,只是帝王家用來治國的工具罷了。
李斯不由想到秦王政最新徵闢的七十位博士。這些博士中,有名家、陰陽家以及法家等諸子門徒,但更多的還是儒門之人。
其博士僕射周青臣便是儒家之人,裡面還有什麼伏勝、淳于越等,全都是儒家弟子。
甚至秦王政之前還曾讓人招孔子八世孫孔鮒,來咸陽面王,被孔鮒以居喪推卻,只派了弟子前來拜見。
這些事情讓李斯感到了威脅。雖然秦王政徵辟這些儒生,很有可能是為了裝點門面,但李斯卻不能放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