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高聳,莊嚴肅穆。
秦王政看了分列兩旁的眾公卿一眼,澹澹道:「趙將軍率兵伐滅代國,擒獲賊寇趙嘉、燕喜,並破胡兵十萬,可稱善也。寡人曾聞,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罰不遷列,欲民速規為不善之害。」
「故今日當議功論賞,以顯我將士之功勳,昭我秦國賞賜之分明。」
秦王政開口,挑開今日話題。
滅國賞功,按照正常的情況,應該要等待滅代的將士押送俘虜的兩王,以及代國公卿前來咸陽奏捷獻俘,然後在大殿上進行封賞,方是正理,就像之前秦國滅魏、楚的時候一樣。
現在秦王政有順勢徵滅齊國之意,自然不可能為了一個賞功,就讓屯駐前線的秦軍趕回咸陽,受賞之後又再度開拔東境。這種操作對一向務實的秦人來說,是直接排除掉的。
但另一方面,滅國之後,對於有功將士的賞賜也不能耽誤的,否則不僅有違秦法,且會賞罰逾時,會打擊前線將士作戰的積極性。
所以這一次就參照之前王翦滅趙之後,屯駐中山的情況,咸陽在核實前方將領的功勳後,將爵位賞賜下發。
至於核實的方法,除了主將趙佗的親筆帛書外,前線隨軍的監御史、軍法官都有相應的稟報,以及恆山郡守、尉的相關報告,真實性是沒有問題的。
眼見大王開口,便有主爵中尉趙亥站出來。
這位頭髮斑白的老臣,一板一眼的宣佈此番賞賜之事。
右庶長蒙恬,有擒拿代王趙嘉,燕國太傅鞠武,以及領騎兵破擊匈奴之功,可升爵一級,為左更。
【鑑於大環境如此,
五大夫蘇角,功勞和蒙恬一樣,其親手擒獲了代王趙嘉和太傅鞠武,擒王之功,自然能讓他爵位上升一級,為左庶長。
還有公大夫盧綰,也因為擒獲燕王喜,以及分潤滅國之功,跨越兩級,升爵為五大夫。
除了這三人外,包括趙佗在內的諸位秦將,都是些金錢賞賜,並沒有得到爵位的上升。
秦王政眉頭一挑,開口道:「趙佗領軍滅國之功,可升爵乎?」
趙亥搖頭道:「稟大王,代國雖稱為國,然不過一郡之地,不及昔日滅韓之功,若為大上造,還差了一些。」
「主爵中尉真是嚴格啊。」
眾臣看著趙亥滿臉嚴肅的面容,皆是暗自搖頭。
趙亥乃是昭襄王時代留下來的老臣,行事素來古板嚴格,不太通情理。
自他任職為主爵中尉後,除了大王有時候親詔的特例,比如賜爵李由那種情況。一般的正常爵位升遷,他都表現的非常嚴格。
不過這也是秦王政的有意之舉,自從嫪毒以佞幸封侯,並培植黨羽,拉攏朝臣後,秦國的爵位一度有氾濫的趨勢。
故而秦王政掌權後,正要以趙亥這位古板之臣來規範爵位的賞罰。
只是如今這位老臣,卻有些不太懂大王的心思。
秦王政沒有生氣,對著殿中諸臣平靜問道:「關於此番賞爵之事,諸卿可有話說?」
議爵之事,一向是主爵中尉和邦尉負責,其餘諸卿沒有資格插手,秦王政如今當眾詢問,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立刻就有知心人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