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請各公卿大臣,武將勳貴,在宮中設宴,與尉繚告別。
尉繚此人,對於趙佗多有提點,還曾有兵法相傳之恩,此番告別之宴,趙佗自然不敢怠慢。
他穿好華貴的禮服,前往秦宮赴宴。
秦王政很看重尉繚,此番告別之宴,設在之前舉行慶功宴的偏殿中。
邀請的人有很多,除了王翦已經回鄉,不在之外。
王賁、蒙武、李斯、姚賈等戰將重臣皆在其列,甚至連羌瘣、李信這些武將都來了。
趙佗以少上造之爵坐在王賁下手,算是在殿中前列。
賓主落座,曲樂奏罷之後。
秦王政正襟危坐,舉卮向尉繚敬酒。
“尉公入秦,曾教寡人母愛財物,賂六國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寡人依尉公之計謀,亂六國之臣,弱六國之力,終至於今日吞滅三晉、燕、楚五國。此皆乃尉公之功矣。”
話到此處,秦王政語帶感傷道:“寡人正欲滅齊之後,與尉公實現昔日‘諸侯可盡’之語。然事到一半,尉公卻棄寡人而走,讓寡人心甚痛矣。”
聽到秦王政提到昔日往事。
尉繚也不由傷感起來。
他輔左眼前的君王一步步成長,在他的幫助下,這個名為“秦”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吞滅其他五國,終至如今獨霸天下的局面。
他尉繚在其中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努力,又豈會沒有感情。
只是。
尉繚抬起頭,看著主座上,那位君王的模樣。
腦海裡想起他在十多年前,見到秦王政,並與其交遊後的感想。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那時的尉繚,看穿秦王政的本質後便想著逃跑,但他還沒跑出咸陽,就被秦王政察覺並將他請了回來。
秦王政的態度很真誠,並不計較尉繚的逃亡之事,反而任他為一國邦尉,主管秦國軍事,這讓尉繚很感動,從此待在秦國,認真輔左秦王政。
這一留下,便是十五年了。
但這十五年的時間,並沒有讓尉繚改變當初的看法,反而越發覺得自己當年的判斷是對的。
秦王政此人,在勢弱窮困的時候,會對人謙卑請教,一旦得志,就會驕縱無比。天下之間再無人會被他放在眼中。
若是讓這位秦王統一天下,天下萬民,都將成為他的奴隸。
昔日李信為伐楚主將之事,就很明顯的表明了這一點。
秦王政滅亡韓趙燕後,眼見自己有著吞併天下的優勢,便十分驕縱,根本聽不得任何勸諫,他任命李信為將,最終導致伐楚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