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在高昂的楚歌聲中,楚軍士卒冒著秦人如雨般的箭矢,已衝到秦軍陣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秦軍同樣唱起了雄壯的戰歌,士卒握著武器,戰意盎然。
最前方的輕裝弩兵在射完箭矢後,閃到兩翼。
後方手持長鈹的秦卒快速上前,他們站成一橫排,手中拿著的鈹長度在三米以上。
在喊殺聲中,眾秦卒一起將手中的鈹往前刺出。
慘叫連片響起,衝在最前方的楚軍士卒被這一波長鈹突刺,戳翻了一片,許多楚卒哀嚎著倒在地上。
但緊接著,後面的楚卒又湧了上來,他們手揮劍戟,要趁機殺死這些拿著長鈹,行動不便的秦卒。
在那些秦卒後方,秦軍戟兵快速上前,擋在持鈹的袍澤前面。
他們的手中拿著的是兼具突刺和揮砍功能的戟,足以將衝鋒的楚兵擋住,與其進行格鬥廝殺。
持鈹的秦卒則趁機收回武器,退到後方,緊緊握著自己手中的長鈹,從戟兵橫排的空隙中尋找機會刺出武器,掩護袍澤和殺傷敵人。
三軍大戰,各處戰場喊殺聲不停響起,一個士卒接一個士卒的倒下,新計程車卒又從後方一個接一個的補上去。
秦軍的三處戰場由馮無擇、趙廣、蒙恬進行具體的指揮作戰。
趙佗退到後方,走上專門為指揮官築造的土臺上,從高處眺望戰場的情況變化,進行整個戰場層面的排程。
“楚軍的攻擊很猛烈啊。”
盧綰驚歎著,他和酈商被任命為短兵百將,負責跟隨在將軍身側,指揮下面的短兵傳達將軍的命令。
“一鼓作氣,自然猛烈。只要我軍擋住這一波,拖延下去,楚軍氣竭,便是我軍反擊之時。”
趙佗站在高臺上,看著遠處廝殺的戰場,密切觀察著楚軍的變化。
秦楚兩軍的前鋒糾纏在一起,雙方勢均力敵。
這時,楚軍右翼有戰車和騎兵部隊出現,側擊對面的秦軍左翼。
秦軍的左翼是由馮無擇率領。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秦楚兩軍是在靠著淮水作戰,秦軍向西戰鬥,則其右軍依靠著淮水。有這條大河作為遮掩,不怕敵軍的車騎襲擊,所以趙佗將戰場經驗較少的蒙恬安排在靠河的右側。
然後以經驗豐富的老將馮無擇為左軍,就可以沉著的應對楚軍的各項舉動。
果然,當楚軍戰車發動側襲的時候,馮無擇安排在最外圍的弩兵搶先射擊一輪,緊接著後方早有準備的矛兵方陣上前,以矛對車。
隨著馮無擇的排程,千餘秦軍騎兵邁開馬蹄,去配合矛兵圍攻楚軍的車騎部隊,以及撕裂跟在楚軍車騎後的徒兵。
馮無擇部因為是渡河而來,趙佗麾下也沒有多少戰車,故而此戰秦軍車兵較少,但騎兵的數量還是有好幾千的樣子,足以應對這場戰鬥。
在馮無擇的應對下,楚軍這一次的側襲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果,戰局再次膠著起來。
“馮將軍,真老將也。”
後方的土臺上,趙佗忍不住讚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