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水以東,浩浩蕩蕩的黑甲大軍正在行進。
他們距離下蔡,尚有兩日距離。
在這支大軍的前鋒,裨將軍羌瘣站在他的戰車上,春風吹拂著臉頰,讓他倍感愜意。
這羌人將軍想起前幾日收到的來自淮南的訊息,側首對左右騎士笑起來:“那個趙將軍倒是跑的挺快啊,趁著吾等在淮北掃蕩楚人殘軍的時候,帶人直取楚都。如此爭功之心,不比去年的李信差。只是不知這位趙將軍可打下了那壽春,活捉了楚王?”
周圍騎士一聽,就知道自家將軍又開始諷刺了。
壽春乃是淮南雄城,城高牆固,又有數萬兵卒守城,兩三萬人就想破城,可能嗎?
眾騎士知道羌瘣一向與趙佗不睦,如今見自家將軍口出譏諷之語,只能附和道:“趙將軍憑兩萬之師,攻破楚都自是不可能。想來這幾日只能頓於壽春城下。想要破城,還是得等到諸位將軍統率大軍趕到才行。”
“然也。此小子不自量力,以為打了幾場勝仗就覺得自己能滅國虜王了?想來那壽春堅城定能好好挫挫他的驕心,若是再不知道收斂,李信便是他的下場。”
羌瘣說著,又想起趙佗大破十萬齊軍的戰績,心頭妒火熊熊燃燒,越發譏諷道:“他趙佗想要憑兩萬人攻下壽春,還不如指望那楚王向他主動投降呢,呵呵。”
堂堂楚王,據守雄城,兵卒數萬,會向一個只有兩萬多人的秦將投降嗎?
不可能的。
……
“大楚亡,負芻降!”
“神靈諭示,楚國必亡!”
“滅楚者,趙佗也!”
楚宮深處,哪怕是高聳的宮牆也無法阻擋牆外陣陣叫嚷的楚音傳來。
楚王負芻以綢緞塞耳,依舊無法將那深深印在腦海中的話語驅逐出去。
“一群亂臣賊子,全是楚國奸人!”
楚王負芻咬牙怒罵,臉色鐵青一片。
因為宮牆外,叫嚷著各種滅楚話語的並不是秦人,反而是原本效忠他負芻的楚之貴人。
這些楚國貴族,在見到趙佗沒有進攻楚宮打算的時候,失望之餘,忍不住起了別樣心思。
特別是有人說趙將軍之所以不願意進城攻打楚宮,可能是懷疑他們有二心,怕他們是想要誘使秦軍入城,然後勾結宮中楚軍伏擊秦人。
畢竟秦軍只有兩萬多人,數量遠遠不如城中的楚人。
雖然這話邏輯不是很通,但眾多楚國貴族還是選擇了附和,因為他們迫切的希望楚國滅亡。
對他們這些投降者來說,壽春城中的那座楚王宮城十分刺眼,特別是那飄揚在宮牆上的赤色鳳鳥旗幟,就像是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他們的叛國之舉。
“只有楚國滅亡,負芻投降,吾等方能安心。”
“如今城外秦軍人少,趙佗為了維持局勢穩定,故而不對吾等動手,但若是等到秦國大軍抵達。彼時秦人佔據了優勢,肯定不會再像現在一般優待吾等。”
“所以吾等要向秦人表忠心,要立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秦人的信任,等到王翦大軍抵達時,吾等才能保住富貴家財啊!”
“對,還要快。要不然等到秦國大軍抵達,吾等就沒有立功的機會了,屆時哪還有資格和秦人索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