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楚人皆
在傳言,說偽王熊啟聽聞上將軍率我秦國大軍征伐,心生畏懼,故而準備收縮兵力,和項燕率楚軍南下,以避開我軍兵鋒。」
聽著手下軍候的彙報。
這支興軍的主將,校尉蒙恬微微頷首。
他騎在馬上,目光眺望前方。
從鍾離通往善道方向的道路只有數米寬,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道路彎彎曲曲,兩側更有無數水草叢生,茂密青綠的蘆葦足有一人多高,在春風中搖曳著,發出「沙沙」的聲音。
再往後,則是一望無盡,大大小小的水澤湖泊,交錯坐落,其間生長著無數高大的蘆葦雜草,將人的視線死死遮擋住。
這樣的景象,給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秦軍帶來一種極其壓抑的感覺。
蒙恬收回目光,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蒙氏先祖雖然來自齊國,但他蒙恬卻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生長於黃土累累的關中大地,喝著渭河的水長大,自小與弓馬相伴,常常馳騁於寬闊的原野上,何曾見過這種淮南水澤的景象。
如今走在這種從來沒見過的水澤道路上,別說是那些普通的關中秦人,就連他蒙恬也感覺到壓抑和胸悶。
但這是通往善道的必經之道,是他無論如何也避不開的道路。
此番伐楚大戰,曾經身為蒙恬手下的趙佗大放異彩,不僅擊破十萬齊軍,更是一路南下,打破壽春外城。雖然趙佗沒有攻破楚宮,但秦軍所有人都知道,趙佗是有能力獨自破都虜王的,之所以沒有那樣做,只是想分功給大家。這樣一來皆大歡喜,無形之中,大家也都欠了他趙佗一個人情。
蒙恬的心情很複雜,以他忠直的性格,倒不會因此心生怨望,去嫉恨趙佗,他不是那樣的小人。
但不服輸和攀比總是少不了的,特別是趙佗當中郎時可是他蒙恬的手下啊,如今卻不管是軍職還是爵位,都躍到到他蒙恬的頭上去了,他的心裡豈能平靜。
這也是蒙恬一直不願搭理趙佗的緣故,並非出於怨恨,而是一向心高氣傲的他,拉不下那個臉,去用下吏的身份見自己曾經的屬下。
「蒙氏一族,世代名將。我蒙恬更是自小習練弓馬,熟讀兵書,安能不如他趙佗一人?我只是宿衛深宮,沒有立功的機會罷了,若讓我馳騁疆場,自當不弱於趙佗!」
這就是蒙恬的想法,他之所以不服趙佗,是因為他蒙恬從未上過戰場。
蒙恬相信,只要大王讓他上了戰場,他的表現絕不會比趙佗差,爵位也會很快和趙佗一樣攀升。
所以這一次王翦伐楚,蒙恬很高興,認為自己即將大放異彩,建立一番驚世功勳了。
哪知道王翦戰法保守,純以國力和楚人對耗,蒙恬興沖沖而來,卻只能在淮北窩了整整半年,根本沒有什麼表現自己,立下功勳的機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
面對敵,並立下功勞的機會了,總比在後面跟著大軍好。
事實也如他所料,一路行來,所過的曲陽、鍾離等楚國城邑全都開門投降,雖然敵方城邑主動投降帶來的功勳不多,但好歹也是在立功,蒙恬升爵的「經驗值」在緩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