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羌瘣一張臉漲的通紅,嘴巴里不由咕噥道:“諂媚豎子。”
其他幾位將軍忍住笑意,幾個跟隨王翦征戰的老將還帶有戲謔之色。
上將軍剛才面對羌瘣請命,沒有表態,就是他有親征項燕之意,故而才示意趙佗開口。
羌瘣這人啊,勇則勇矣,但畢竟是出身蠻夷,爭功好強又直率粗魯,在做人這方面遠不如趙佗。
當年在燕地圍攻薊城,羌瘣貪功追逐燕人派出的誘餌,導致燕王車隊逃出昇天,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秦國出於招撫蠻夷的考慮,對於羌瘣這樣的“馬骨”還是頗為看重的,故而這傢伙雖然不招人喜歡,諸將也不和他計較。
只有昔日李信在王翦麾下時,常和這蠻子起衝突,兩人沒少鬥嘴起爭執。如今李信不在了,趙佗反倒接上班,真不愧是李信的“臂膀”啊。
王翦也不管諸將心思,見趙佗將他想說的話說了出來,便順著開口道:“趙佗之言是也。項燕尚有精銳在手,不可輕視。吾當自率大軍東征偽王,一舉剿滅這些賊寇。”
話到此處,王翦一拍木案,徑直起身,朗聲道:“諸將聽令,整兵三日,備齊糧秣。三日之後,我當率大軍東征偽王,一舉平定楚地!”
“唯。”
帳中諸將齊齊應聲,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之色。
王翦亦是雙目炯炯有神,蒼老的軀體再次迸發出活力。
他已經老了。
滅楚之戰,當是他王翦的最後一戰。
王翦要打出一個完美的戰績,作為他一生征戰的收尾。
此番東征,絕不容有失。
“項燕,我來了。”
王翦心中低語。
項燕,當是王翦這一生沙場征戰的最後一個對手。
隨著上將軍下達出征軍令,壽春城外的秦軍,就如同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一般快速運轉起來。
整編軍伍,佈置防務,以及確認各軍歸屬和出征的方向。
此番秦國伐楚出兵六十萬,除了讓副將楊端和北上,統率二十餘萬人在淮北繼續攻略楚地外,壽春城外共屯軍三十萬。
王翦東征,親自率領的大軍共有二十萬。
其中有十五萬戰卒,輔卒民夫共五萬。
之所以輔兵比例減少,是因為秦軍此番的目標淮陰,正位於淮水沿岸。故而秦軍沿著淮水東行,可以依靠舟師從淮水運糧,減少人力和糧食的損耗,不需要過多的民夫進行輸送。
如果楚軍南下,試圖拉長戰線,秦軍也可以就地徵召楚人作為民夫,解決後續勞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