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麗食其智謀過人,也不由的被這驚世大功迷花了眼。甚至還說他可以隻身入城勸降齊王建。
這一切,只因利益動人。
趙佗若立下滅國大功,名聲必將震動天下,足以和王翦相提並論。
他甚至能想到秦王政在咸陽收到這個訊息時,滿臉錯愕的模樣。
寡人要你趙佗去打楚國,你怎麼反倒把齊國滅了?
麗食其的提議很動人,很有誘惑力。
但趙佗只是想了想,就看到這個巨大誘惑之後隱藏的危機。
齊地方千里,持戟披甲之士數十萬,乃是真正的當世大國。
哪怕士卒孱弱,四十餘年未經戰事,但也無法否認齊國擁有七十餘城的廣袤國土和數百萬的齊人民眾。
打破臨淄,俘虜齊王建和齊國宗室公卿或許不難,但想要佔領整個齊國並將其覆亡卻並不容易。
昔日五國伐齊,將齊國打到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猶自被齊國翻盤。
趙佗和麾下三萬秦軍雖強,卻人數有限,根本不可能真正滅亡齊國,最多得一個虜王破都之功罷了,等到齊人在其他地方擁立新王時,對秦國來說反倒更加的棘手。
這是滅齊的困難,根本沒有麗食其說的那麼輕鬆。
另一方面,趙佗此番北上的真正任務,乃是擊破齊軍後,南下豐沛,從後方直掏楚國腹心,引動淮北戰場的項燕大軍,為王翦求得戰機。
在這般緊張的局勢下,你趙佗居然枉顧秦國幾十萬大軍和楚人對峙,自己跑去打齊國,這可是赤裸裸的不顧大局違抗軍令之舉。
按照「軍無二令」的軍法,別說是論功行賞了,就算是王翦將他砍了腦袋,那也是合理合規。
而且對秦王政來說,他現在想要的是滅齊嗎?
非也,大王要的是洗刷李信伐楚帶來的恥辱,一舉滅掉楚國社稷,擒殺那個背叛了秦國和他的熊啟,這才是秦王政想要的。
趙佗可以想到,他就算真的滅掉了齊國,恐怕大王不僅不會高興,反而心裡會很不舒服。
所以哪怕麗食其說的天花亂墜,趙佗也不會同意。
一句話,時機不對!
故此,趙佗搖頭道:「麗先生說的有理,但此刻伐楚才是大事,若是轉而攻齊,上將軍和大王處恐怕不好交代。」
眼見趙佗拒絕,麗食其眼中閃過一抹失望。
從他了解到的齊國情報來看,麗食其有把握在趙佗兵圍臨淄的情況下,說降齊王建。
說滅一國的大功,足以讓他升上很多級爵位,所以這才不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想要說服趙將軍,但可惜趙佗拒絕了。
這位趙將軍的性格,麗食其瞭解,既然拒絕,那就斷然沒有可能,所以他也不再多說。
「將軍說的是,是鄙人冒昧了。」
趙佗笑道:「冒昧倒也說不上。麗先生適才所言滅齊之事,雖然現在不可能,但等到滅楚後,也不是沒有機會。若趙佗日後能統兵伐齊,當讓麗先生一展風采。」
麗食其眼前一亮,這是趙將軍在給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