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昌平君話語出口,趙佗驚得渾身汗毛倒豎。
若是李信的伐楚之策,被昌平君知道,那還得了。
昌平君此人,乃是楚父秦母,其父為昔日的楚考烈王熊元,其母為秦昭襄王之女。從父系來算他是楚國公子,從母系來看,他又有著秦王族的血脈。
因為昌平君出生於秦國,長大於秦國,還曾幫助秦王政平定嫪毒之亂,當了近十年的秦國丞相。
這樣的履歷,讓所有人都對他失去了防範,更別說他還在去歲的慶功宴上,親自獻上分化楚國內部,助秦王政滅楚的好策,這更讓秦王政對他信任有加,任其來到楚國故都這個十分敏感的地方。
連秦王政都如此了,更別說是下面的李信等人。
在如今的李信眼中,昌平君是一個溫文爾雅神態謙和的君侯,是大王為他挑選的坐鎮後方的長者,亦是一同奉了詔令來滅楚國的夥伴。
這樣的人開口詢問自己滅楚之策,李信自然不會隱瞞。
一旁的蒙武微微蹙眉,不過沒有阻止的意思。
李信掌軍之後,對於伐楚表現的胸有成竹,但卻一直沒有說過他心中的策略,連他這個副將也不清楚。如今倒是可以一觀究竟。
趙佗見此情景,知道再不阻止,秦軍的進攻策略就要被昌平君知曉了。
他不清楚昌平君與楚國方面有沒有聯絡,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訊息洩露出去,那後果不堪設想。
被楚國知道己方的進攻策略,特別是楚軍主帥還是項燕這種老將,秦軍的一舉一動皆在對方掌握之中,那接下來還打個屁的仗啊。
就在李信滿臉得意,正要當著所有人的面將自己的謀略說出來的時候,一道清朗的聲音突然在帥帳中響起。
「稟將軍,末將曾聽聞吳孫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如今前方楚國的情報尚未傳回,我方恐怕缺少對楚國的瞭解。」
趙佗硬著頭皮說了一通話,倉促之間,他實在找不到什麼好藉口阻止,只能靠著兵法一頓胡謅。
【鑑於大環境如此,
聽到趙佗突然開口,李信一臉錯愕,其他人也都皺著眉頭望過來,特別是昌平君那雙溫和的眸子陡然變得凌厲起來。
「趙佗,噤聲。」
旁側,裨將軍楊原小聲提醒。
雖然趙佗有參與軍帳議事的資格,但李信和昌平君這種級別的人物交談,是他這個小小軍候能夠插嘴的嗎?
咱們這些下吏,乖乖坐在軍帳裡聽領導講話就好,哪能隨便發表意見,這小子果然還是太年輕了。
沒看到那位君侯的臉都垮下來了嗎?
此事若是往重了追究,至少能治你趙佗一個不敬之罪。
就在楊原心中感嘆趙佗年輕的時候,趙佗則期盼的看著李信,希望對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
趙佗這次可真是冒著風險說的話。
好在李信是真心將趙佗引為心腹,見趙佗突兀開口,又回頭看到這少年眼巴巴看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