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豹是繼張耳之後,趙佗遇見的第二個秦末王侯。
如果有機會,趙佗會像殺死張耳一樣,將魏豹除掉,免得日後再生麻煩。
但對方是被陳平當眾擒拿,獻給秦軍的。眾目睽睽之下,殺死魏豹的風險太大了,趙佗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自尋麻煩。
他今天之所以來見魏豹,就是想看看這位秦末亂世中自立的魏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是否對未來的自己,有威脅。
喜怒形於色,只會無能狂怒。
如此魏豹,連張耳都不如。
「魏豹無能,就算此番不死,也沒有多大威脅。想來他在歷史上之所以能成事,還是靠了魏國王族血脈的緣故。此人不用太放在心上。反倒是那桓昭……」
趙佗眼中閃過一抹寒光,如果說滎陽大戰之前,桓昭對他不爽,還只是停留在暗地裡穿小鞋的程度,但那一日當眾呵斥,可就相當於直接翻了臉。
桓昭
將他對趙佗的怨恨擺在了明面上。
當時要不是屠睢前來鎮住了場面,趙佗恐怕就要被桓昭狠狠收拾一頓。
「現在在滎陽,有屠睢在,桓昭不敢做的過分。但他這段時間肯定會更加恨我,屠睢也不可能保護我整場戰爭,等到桓昭接到大營的命令,回師東向的時候,我作為他的下屬,必定跟著離去。到時候他如果在路上整我,那才是真正的麻煩。」趙佗心裡擔憂。
因為戰誅之法的制度,導致趙佗只要隸屬於桓昭麾下,就不可能反抗對方的命令。
秦軍之中,上級軍吏對下屬有著絕對的領導權。
同時軍營中的桓昭亦是這般想法,他看著高大的滎陽城,冷笑道:「等著吧,等到王將軍回師的軍令下達,我就不信你趙佗敢不跟著我離去。等上了路,嘿嘿,你這狗豎子還不是任我拿捏……」
然而,趙佗的擔心和桓昭的報復想法,全都因為大梁處傳來的軍令而改變。
「什麼!王將軍讓趙佗押送那批青壯回鄉!」
桓昭在大營中,看著手中的軍令,一張臉漲的如同火燒。
他在路上報復趙佗的算盤,徹底落空了。
王賁的軍令共有三條。
第一條是讚賞他們大破魏軍於滎陽城下的功績,並告訴他們,等回到各自的駐防地後,大營處就會派人進行封賞,如今要先執行其他的軍事任務。
第二條則是命令桓昭率領奔襲的秦軍,押送魏豹,回師東向。
這條很好理解,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