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回去時,滿臉沮喪。
李由看在眼中,暗自舒爽。
心知此子肯定被大王狠狠訓斥了一頓,讓他知道了什麼叫男女有別和上下尊卑之道。
經此一事,想來就算趙佗沒有在大王面前失寵,也肯定不會再像以前那般行事囂張,大白天的就敢跟著公主離開。
事情的發展也如李由想的那般。
自那一日過後,陰嫚公主再沒有像以前那樣,經常打著扶蘇公子的幌子,來強行帶趙佗走。
因為,這兩人換了一個更隱蔽的法子。
趙佗每日將故事情節提前寫在簡牘裡,帶到宮中交給專門等候的公主侍從,然後再轉交到嬴陰嫚的手上。
這事情是嬴陰嫚自己提出來的。
她並非驕橫不懂事的女子,那日雖然巧妙的化解了危局,秦王政也沒有對此事說什麼。
但嬴陰嫚知道,如果繼續按之前那樣行事,要不了多久還會招致其他問題,於是就提出了這個暗傳簡牘的法子。
這樣一來,既解了自己的故事癮,又不會太過明顯,招來一些人的忌恨。
兩人透過簡牘傳書,一來一回,除了故事之外,也難免會寫上一些其他的東西。
李由對此並不知情,甚至不清楚那日趙佗的沮喪表情是專為他準備的。
李由只知道趙佗這小子除了公主那件事外,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對自己謙恭有禮,吩咐的事情辦得又快又好,而且說話還很好聽。
再加上大王對趙佗的寵信,和其父李斯的叮囑。
李由並沒有因為公主之事懷恨在心,特意的去刁難趙佗。
畢竟那事情也是扶蘇公子的意思,雖然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但過去了就過去了,不用太過掛懷。
而且這時候的李斯還只是一個長史,還沒有成為廷尉,他們李家還未站在秦國權利的頂峰,上面還有各種老臣壓著,沒有囂張的資格。
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不錯素質的李由,和趙佗的關係還是比較正常的,並沒有引發什麼衝突。
平靜且單調的日子緩慢過去,轉眼便到了秦歷十一月。
對趙佗來說,中間還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他趁著休沐的時間,踐行諾言,去拜訪了昌文君府。
昌文君之前對他熱情相邀,趙佗雖然不願與對方過多接觸,但更不想為此得罪一位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