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王行衍等人伺機執行“斬首行動”。
能否成功?沒人知道。
但是李行周對王行衍和親衛隊的兄弟們有信心。這
種信任,來自於朝夕相處和出生入死的深厚感情。
也來自於的對他們的能力的認知。
李行周堅信,越是到了關鍵了時候,王行衍、馬燧和每一名親衛隊的兄弟。
就越不會讓他失望。
事實證明,非但是沒有失望,簡直就是還有驚喜!
當時李行周匆忙之下擬定斬首行動,目標只定了李渾瑊一人。
事後仔細回想,他覺得崔曄的女兒“或許”能有大用。
於是,李行周又另行下令,讓阿保機與李白獅去執行這個任務。
但是王行衍早就和李行周想到了一起。
不用李行周吩付,他已經把事情辦到了一百二十分的程度......
非但是抓了崔夫人,還把建安王武攸宜的前妻抓到手了!
這叫什麼?
默契!
當時李行周決定用斬首行動生擒李渾瑊。
其實也是萬般無奈之下才做出的魚死網破的決定。
至於“綁架封疆大吏”這樣的罪名。
在那種生死存亡的時候,是不能太多顧忌的。
就像歷史上的每一次成功的政變一樣。
如果政變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那就不會有唐太宗李世民,不會有貞觀之治。
李行周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力求結果”的軍人。
臨大事而有靜氣是儒生追求的從容與淡定,平常用來顯擺顯擺是很不錯的。
但若真想處決大事、力挽狂瀾。
需要的是軍人的勇氣、是鬥士的狠心、是梟雄的殺伐果斷!
至於事後?
從來都是勝利者,才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