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期,契丹各部組織有了變化,即出現鬆散的聯盟。
其時契丹族“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餘。逐寒暑,隨水草畜牧。有徵戰,則酋帥相與議之,興兵動眾,合符契。
遠處的石林中央,那個刻著大賀氏祭祀圖騰的大平臺上,一個高大的人影赫然而起。
......
臉上帶著一個面具。
一張猙獰醜惡的兇臉,兩顆巨大獠牙的彩繪一直從嘴唇畫到面角底部。
就像是兩半被撕裂的唇。
兇狠的眼神大如銅鈴,瞪向李行周,就像是在看一隻小雞崽子。
契丹人的髡髮是全民族的。
其中男人和兒童髡髮的樣式最多,其中的一種只在額頭上方留一小撮頭髮,其餘全部剃掉。
契丹人為什麼如此熱衷於髡髮?
遠古牧人乘馬馳逐,披散的頭髮容易遮擋視線,故而將其剃去或結辮,以便馬上行止。
契丹成年男子不僅髡髮,而且還流行剃鬚或剪須。
契丹男子很少有蓄長鬚的,一般留長鬚者,或為三綹小鬍鬚,或為八字鬍鬚.
還有一種是隻在鼻下嘴上之間,蓄一撮短鬚。
他的頭上還綁著一根粗長的羽毛,卻不知道是什麼動物的。
“那是族長的尾羽。”
李白獅看著那高大人影說。
李行周的眼神收縮著,再收縮著。
半空中和那個長相兇惡的族長做了一次激烈的碰撞。
李行周只覺得就像是有根針扎進了眼中,刺痛無比。
......
唐朝時期,契丹族各部已形成穩固的部落聯盟。
即初期的大賀氏部落聯盟和後期的遙輦氏部落聯盟。
部落聯盟的職權範圍除軍事行動外,還包括政治、經濟、司法各項。
“國有災疾而畜牧衰,則八部聚議。”
這表明,部落聯盟時期開始出現具體的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