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一位“仙人”乘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隨土河一直向東信馬由韁。
青牛和白馬,在潢水與土河的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鬆開馬韁,相對走來。
兩人相愛並結合,繁衍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
居潢水之南,黃龍之北。
常以名馬文皮貢獻北魏,並進行貿易。
每行軍及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雲。這無疑是有關青牛白馬傳說的最權威、最準確的記述。
一聲來自遠方哨探的尖銳呼嘯突然響徹雲霄。尖
利的呼喊撕裂蒼穹,如戳天之針刺透蒼茫。
隨著那聲淒厲的警報,無數高大壯碩的戰士從石林後現身。
他們有的躲藏在石柱後,有的埋伏在叢林裡,有的隱蔽在草叢中。
這刻隨著警報,在同一時刻赫然現身。
由數百道細流轉眼間便凝聚成一股龐大的滾滾洪流。
無數個黑壓壓的人頭,手中高擎著重型武器。
臉上帶著粗麵獠牙上猙獰出最血腥的鬥志與殺氣。
是契丹武士!
那場曾經讓李行周迄今難忘的戰鬥裡。
一個個表現出自己最剛勁不屈的力量的野蠻鬥士們。
他們再一次高舉著他們的武器,就那樣突兀地出現在了李行周的面前。
高大,威猛,兇厲,頑強,所有形容強壯戰士的詞語都儘可以用在他們身上。
那一個個壯碩而厚大的身體,坦露的粗毛胸膛,一柄柄沉重而厚大的巨斧,重錘,還有那充滿血腥殺意的眼神。
在粗重的吐息中將一股龐大到令人恐懼的壓力送到了李行周和他的同伴的身邊。
數以千計的契丹戰士,在草原上迅排成了一個個浩大的步兵方陣。
他們象騎兵一樣站位,士兵與士兵之間的間距隔得甚開。
這使他們的陣型尤顯浩大,而更具震懾力。
弓箭手對他們的殺傷力卻極劇減小。
契丹戰士是天生的步兵,他們沒有騎兵,沒有遠端射手。
近身作戰是他們唯一的作戰方式,也是他們讓敵人喪膽的方式。
李行周永遠不會忘記,當初的護糧大戰,只是五百個契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