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只有兩萬人,鷹揚衛和飛熊衛卻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偽裝奇襲。
為了讓吐蕃軍相信是整個平西軍主力殺來,劉韜不僅偽造了各路軍縱的大旗,同時還精心佈置了騎兵衝鋒陣容。
畢竟是劉仁軌的兒子,用起兵來還算是十分的老道。
衝在最前沿的騎兵是人數最多的,他們完全按照正常的騎兵陣容排布,且一字蔓延,長近千米。
而排在後方計程車兵,卻每一列只有前方人數的一半,且只出現在前方騎兵的空檔後,同時橫列與橫列之間保持著長達十餘米的間隙。
使整個騎兵軍陣變得鬆散而龐大異常。
前方人數多,後方人數少。
前方騎兵快,後方騎兵慢。
橫向間距小,縱向間距大。
透過這一系列舉措,利用戰馬揚起的塵煙,再加上人們對縱向與橫向間的模糊視距,劉韜成功製造出一個視野規模宏大無比的騎兵軍陣,幾乎佔據了整片戰場空間。
衝在最前方的是一萬七千名戰士組成的騎陣,後方則是綁著稻草人的戰馬緩慢前移。
當第一列騎兵出現在吐蕃軍的眼前時。
他們看到的是一列又一列呼嘯而來的騎兵,放眼望去,幾乎漫山遍野都是平西軍的騎兵在衝鋒。
他們馳騁奔喝,馬刀揮舞。
前面的人興奮狂囂,後面的人綿綿不絕。
從四面八方包攏圍來,不斷有騎兵出現在遠方地平線上,一列接著一列,彷彿有著無窮無盡的軍隊正在向這邊開來。
大唐軍人縱橫交錯的身影已充斥了整個天地之間,怎麼數都不能少於七八萬騎。
鷹揚衛和飛熊衛的從後掩殺,在士氣上給了吐蕃軍一個沉重的打擊。
士氣就象一條看不見的線,牢牢牽掛著每一名戰士。
讓他們聚集如一群猛虎,也可以讓他們散落成一地念珠。
失去了這根精神線的吐蕃軍,實在沒有任何可以抵擋對手的理由。
吐蕃軍人數雖眾,卻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
就是他們來自各個家族的部落,平時並不是一個整體,缺乏相互合作,統一作戰的經驗與默契。
這支臨時組合的軍隊在優勢情況下看不出什麼問題,各級將領接受指揮,統領作戰,皆能揮自己良好的作戰素養。
可一旦碰上大戰混戰突襲之戰,就會立刻亂成一團。
坌達延並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但由於他從沒有考慮過會有一場曠野上的以步對騎,背後奇襲的事情生,以至於完全沒有在這方面做過任何準備。
當平西軍的旗幟飄揚在鄯州上空時,所有人都慌亂起來,平西軍的赫赫威名,徹底毀掉了吐蕃戰士的抗拒心理。
這種情況下,人多反而是一個累贅,士兵們的良莠不齊,士氣的大幅度下降,指揮系統的不靈便,使得隼策所部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組織起有效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