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也是死,有進無退,說得好”。
禁軍將領伸出手來在李行周肩頭重重的拍了一下。
“你說話沒那些彎彎繞繞的,頗對某家脾胃,骨頭也夠硬。咱們這也算不打不相識了,改天一起喝酒去”
“好,定當痛飲,不醉無歸”
那將領事情多,也就沒在此地久留。聞言復又拍了拍李行周的肩膀後便按劍而去。
目送他出殿之後,李行週轉身之間才醒悟到剛才竟是連人的姓名都沒問。
搖搖頭自失的一笑後,李行周便繼續向水殿內走去,回想剛才的場面,倒還真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味道。
又走了幾步後,便可看見空闊的大殿內一排排已經盛放好酒漿瓜果的小几。
這時代正式聚宴時仍然採用的是單席制,一幾一人,席地而坐。李行周粗一打量,整個大殿內擺下的小几怕是不下幾百張之多。
這時已有禮部小吏迎上來,那小吏看到李行周的服色後明顯一愣。
不對啊!
今天這是天子賜宴,凡有份兒前來的必定要穿官服才成,這人怎麼這身兒打扮?
走錯那是肯定不會的,真有走錯的根本到不了這裡,早就被禁軍給攔下了。
一愣之後再瞅瞅人,小吏頓時明白了。這麼年輕、又是一身儒服,還能參加今天這場天子賜宴的,必定就只有那一位三番兩次在神都攪起滿天風浪的清河李行周了。
既是認出了人,這負責迎賓導座的小吏頓時冷下臉來。走到李行周面前後也無寒暄見禮,甚至連話都沒有一句,硬邦邦的轉身將李行周領到他的座次後便即走了。
對這小吏的冷淡李行周不過一笑而已,半點計較的心思都沒有。跟這樣的人計較犯不上啊。
至於這禮部小吏如此冷淡的原因,李行周倒也知道。
一年一度的科舉可謂是天下矚目的盛事,也最是一件肥差。
原本這件肥差固定是由禮部把持,按照規矩,既是本部把持如此重要的事務,那部內上下人等總是能從其中多多少少獲得一些利益的,似這樣的小吏也不例外。
這就好比後世那些握有重權的國家部委,且不說裡邊兒的工作人員,就是個看大門的只要佔著本部門有權,多多少少也總能跟著沾點光,別的不說,這天南地北的好煙可是一一都嚐遍了。
隨著李行周那一鬧,生生把這件肥差從禮部給剝了出去。相對於其它的各部而言,禮部本就是六部裡有名兒的清水衙門,科舉再被剝走,這真不啻於割肉一般。
小吏們原本的好處也隨之就沒有了,這些人本就眼皮子淺,豈能不厭惡他李行周的。
再者,也因為李行周那次引領貢生暴動,不僅陳平安栽進去了,牽連著整個禮部也被好一番折騰。
不管唐朝還是後世,也不管那個部門,只要一折騰起來,最累的始終是那些個具體幹活的小吏員。
又失好處又受累,皆因李行周而起。這種情況下,禮部小吏對他如此冷淡也就毫不意外了。